浦江籍学者方勇:抱家国情怀 做学界翘楚
记者 孙媛媛
前不久,中国诸子研究院在上海成立,担任院长的是浦江人方勇。研究院致力于从宏观角度对整个诸子学进行综合研究,是该领域的先行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治先秦文学起,方勇已在学术圈深耕40余年。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或许金华人对方勇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讲起橙色封面的经史子集《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讲起浦江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重建月泉书院,讲起全国首部县级历史文献《浦江文献集成》,或多或少有所耳闻。这些背后,都有方勇这位推动者及领头人的身影。
诸子学研究领域的举旗者
中国诸子研究院成立不久,记者在金华见到回乡探亲的方勇教授。学术严谨的表征下,他的幽默让人倍感亲切。他个子很高,喜欢弯起一点背。“以前在农村,别人说我长得那么高,就像说女孩长得丑,在这点上,我一直很自卑。”方勇说,直到读研时,观念才有了改变。
方勇递上一张名片,上面印着“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他说,名片还没来得及更新。名片上印的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是方勇2006年在上海牵头成立的。18年后,该中心升格为“国”字号研究院。这背后,是方勇及其研究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在学术研究上的长期积累,现已结出累累硕果。
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徐志啸称方勇为“诸子学研究领域的举旗者”。学界常将《子藏》、《中国诸子学通史》、“新子学”称为方勇及其团队诸子学研究的“三驾马车”。
大型丛书《子藏》是对古代诸子学文献的全面整理,目前已出版图书1200多册,收书种类超过《四库全书》,册数与《四库全书》基本持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诸子学通史》梳理了从先秦到民国2000余年间学者对儒、墨、道、法、杂、兵诸家的研究成果,以历史的眼光描述其中的演进脉络与发展规律。《中国诸子学通史》使《子藏》文献与具体历史情境结合,让《子藏》从文献材料成为血肉丰满的有机整体。
采访当天,方勇带来一份今年10月12日的《光明日报》,刊载了他的最新力作《七论“新子学”》,7700多字。这是《光明日报》12年间第7次刊发方勇在理论层面的新探索,一路见证“新子学”概念的诞生、发展和深化。
“新子学”是个大学术概念,关系到子学研究应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对中外文明交流的新局面。方勇认为,中国文化未来的走向需要多元化,应将诸子百家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通过提炼组成多元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框架。
方勇首次提出“新子学”概念时就坚定地认为,诸子百家将是新国学的命脉。这一理论在海内外引起高度关注,“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已举办11届,有不少海内外专家研究方勇的思想及“新子学”理论。“新子学”还出现在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
方勇至今带过16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其中大部分都在进行诸子学研究。他说,研究院将陆续聘请海内外研究员,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正在组建,未来将对“新子学”课题进行持续探索,为国家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应有贡献。
以己之学回报桑梓
1956年,方勇出生在浦江上山遗址所在村庄的敏德堂。1983年以后,他辗转于河北大学、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学习、研究先秦文学和宋元文学。1999年,他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满口乡音。浦江,是方勇魂牵梦绕的家园,是他寄托了无限乡愁乡情的故土。他不仅经常回家,还为浦江和金华的文化挖掘及传承应用出谋划策。
2010年,浦江县文联牵头恢复月泉讲坛,首讲请的就是方勇。他做了“月泉吟社的历史地位”演讲,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随后,方勇向浦江县委县政府建议重建月泉书院并最终被采纳。2019年,月泉书院遗址公园对外开放,方勇满怀深情写下文言体《月泉书院重建碑记》。
月泉吟社是元初在浦江创立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遗民诗社,其作品《月泉吟社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月泉吟社主事者之一方凤是宋末有名的文学家。清纪晓岚所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吴(莱)与黄溍、柳贯并受业于宋方凤,再传而为宋濂,遂开明代文章之派。”充分说明方凤在学界的历史地位。
方勇是方凤24代孙,这一点,他从小就知道。从北宋始,《浦阳仙华方氏宗谱》每12年重修一次,至今未断。方氏家族观念深厚,家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方勇产生深刻影响。
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大先曾是方勇的语文老师,他回忆:“方勇在班里个子最高,坐在最后一排,听课认真,读书刻苦。”方勇的祖父是私塾先生,家中藏书不少,有的是线装本。读研之前,他已将先秦汉魏六朝时期经典悉数通读。
方勇说,自己看古籍“就像列子看到季咸一样,心都醉了”。《庄子》中有个小故事,战国前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子在求学时曾敬服一个名叫季咸的看相先生。传说季咸料事如神,“列子见之而心醉”。
纵使在外多年,方勇始终心系家乡。2014年,他建议编撰《浦江文献集成》。他带领团队耗时5年出版多达286册的《浦江文献集成》,成为全国第一部县级历史文献集成。
此后,方勇继续率领团队与浦江文化界人士一同开展浦江文献深化课题研究,共涉及7个大项28个课题,首个研究成果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浦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何金海表示,这些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浦江历史文献的成果转化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方勇相继在家乡成立“方山子国学讲坛”、组织诸子学博士论坛,不仅遍走浦江,还深入义乌、兰溪、诸暨等与浦江相邻的县市开展课题调研。方勇说,读书不能只为个人,最少要为家乡文化作贡献,做学问一定要有家国情怀。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