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等20余家央媒、省媒点赞报道
“卖鱼哥”更多的故事藏不住了
本报记者 俞夏冰 文/摄
12月4日上午10时,在市区双龙南街上的金华农贸市场,水产老板童林松刚到摊位上跟妻子交完班。理着寸头、留着胡子的他朴实、干练,这个坐在一个个水箱间埋头处理河鲜的老板,正是前段时间路遇火情仗义出手救人的“卖鱼哥”。
“童老板,你火啦!”这是最近来摊位上买鱼的熟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有些人还会翻出手机上的新闻,跟童林松寒暄,而他总是笑着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
“卖鱼哥”灭火的故事“火了”
11月16日,《金华日报》报道了童林松路遇着火车辆,果断下车帮助灭火的故事。该报道刊登后,引来了中国之声、新华社公众号、人民网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公众号、光明网、中新网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潮新闻客户端、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等20余家央媒、省媒点赞报道。在社交媒体上,关于童林松的话题频登金华本地热搜榜,300多家媒体参与讨论,全网点击量超3.5亿。
凌晨3时30分起床从家里出发,一个小时后赶到兰溪市进鱼,一车鲜鱼运送到市场摊位上一般是上午10时左右,童林松将自己的一天工作概括为“三点一线”。婺城区竹马乡宗安街是当时着火的事故地点,也是童林松每天运鱼都会经过的地方。
灭火故事发生在11月14日上午9时许,当时从事拖车工作的朱洪辉拖着一辆出了事故的新能源车在竹马乡宗安街上往市区行驶,在马上要到西二环时,他发现拖斗上的事故车着火了,遭此变故他手足无措,而童林松恰好经过现场。
“当时来来往往那么多车,只有童大哥停下来帮忙,我真的很感谢他。”朱洪辉事后想答谢他,没想到对方却只收下了一面锦旗。
30多年前见义勇为的往事
童林松今年55岁,是兰溪市赤溪街道山背岗村人,该村村民听说了他的灭火事迹后,都说他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77岁的村民童福友更是站出来握住童林松的双手,称他是自己的“恩人”。
30多年前的一天,正是春耕时节,童福友在自家的田地上耕地。他赤着脚站在犁耙上,手里握着公水牛的缰绳,随着牛的走动,一步步往前进,然而,或许是春季水牛发情,他手中的缰绳突然不听使唤,拉犁的水牛发疯一样地狂奔,他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摔倒在水牛后方,被拖着往前走,只能大呼“救命”。
童林松正在田里干活,听到呼救声,看到水牛不受控制,他义无反顾上前,一把捏住了牛鼻子。“十七八岁的年纪,看到牛狂奔也不害怕,只想着救人。”童林松说,还好他是牛背上长大的孩子,对制伏牛有一定的经验。
当时,公牛的眼睛通红,为了防止它再“发疯”,童林松始终不敢大意,死死地牵住牛鼻子,直至公牛情绪平复。同村的徐撮礼开着拖拉机经过看到,也赶紧过来帮忙,搀扶童福友到了田埂边。最后童福友只是受了一些皮外伤,身体没有大碍。
“如果没有童林松,大概率要出事,那后果就真的不堪设想了。”童福友说,后来他的家人为了表示感谢送了50个鸡蛋去童林松家,这个恩情,他要记一辈子。
周边人评价他
诚信、热情、仗义
童林松从事水产生意20多年,在金华农贸市场卖鱼也已有8个年头。诚信、热情、仗义是周边人对他的评价。“店铺邻居找他帮忙,他从不推辞,对待顾客也是服务到位、诚实守信。”水产交易市场管理员金锦龙说。
对于自己之所以会这么做的原因,童林松说:“主要是因为有父母、老师的栽培。”他翻出手机里保存的自己写的字画,有过年时候的春联,还有一些颇具哲理的语录摘抄,字迹端正大气,透出一股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气质。
“少年的时候确实正经学了两三年。”童林松说,教他书法与教他做人的是同一个老师——同村的雕刻师傅童万善。在从青少年迈入成年的关键期,童万善师傅不仅精心传授了书法与雕刻的手艺,还帮助他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后来尽管没有从事师傅的行业,但当时学到的东西也让他在往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
童林松的事迹传到了家人们组建的微信群里,家庭成员纷纷为他点赞。喜欢写诗的表哥俞锦海心潮澎湃,连写了好几首诗,其中一首题为《歌颂救火勇士童林松》让人印象深刻:
你赢得了无数的点赞,
你感动了婺城,
你虽然个子不高,
但你今天看起来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