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6版:今日开发区·视觉

一河一策绘新卷

梅溪入选省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

记者 俞萍/文 宋洁梅/摄

日前,梅溪凭借其出色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和幸福河湖建设成果,成功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名单。这条河流是浙中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沿线也成了市民休闲慢生活的好去处,大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记者从金华开发区河长办了解到,作为整个流域的重要节段,梅溪(开发区段)起止点为苏孟乡双枧头村到西埠头村,河道全长8.1km,集水面积37.2平方公里。自2019年以高分获评省级美丽河湖以来,梅溪(开发区段)便踏上了幸福河湖建设、生态环境创新、水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深化河(湖)长制 水质持续提升

近年来,开发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压实河(湖)长责任,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并不断优化整合河湖智慧网络,利用视频监控、水质监测点及无人机等先进设施,实现梅溪(开发区段)重要河段智慧监测全覆盖。

2023年,梅溪(开发区段)在水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及水环境治理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做好“污水零直排区”管网日常养护、推进沿线污水管网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以及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梅溪(开发区段)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也达到100%。

今年上半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如今,梅溪(开发区段)沿线堤防基本采用生态护坡,河道景观效果好,生态岸线占比达70%以上,真正实现了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的目标。

实施一河一策

幸福河湖展新颜

今年4月开发区正式启动一河一策编制工作,经过评审修订,于5月上旬形成了《梅溪(开发区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2024—2025年)》。该方案以提升河湖水质、维护河湖健康为核心目标,全面厘清河流基本情况,科学诊断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并提出未来两年的治理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目标是建设安全、生态、宜居、文化、富民、智慧的幸福河流。

根据这一实施方案,开发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既“下河”治水,更“上岸”治绿。通过深入开展“污水零直排区”排水管网运维、零星修复项目,以及坚持“水旅”结合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梅溪(开发区段)的水质持续改善,河道滨水绿道全面贯通,有铁堰、苏孟堰、茶堰、溪口下堰等景观节点。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画卷基本成形。

通过合理安排滨水区域的生态、商业、文化功能,打造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沿河文化圈、水上户外运动圈等涉水产业,目前,开发区正在积极探索将河湖生态优势转化为促进人民致富、人居环境改善的新优势。预计到2025年,梅溪(开发区段)沿线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沿线行政村占比将达到83%,滨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让清澈河水真正成为发展活水。

推动智慧治理

河湖管护更精细

11月28日上午,一架无人机缓缓升起,正式开启梅溪(开发区段)当天的智慧巡河任务。无人机搭载着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沿着预设航线精准飞行,对河面漂浮物、水质变化、非法排污等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捕捉与记录。这些高清影像和数据将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及时的决策依据,大大提高河湖治理的效率和精度,使得问题发现更早、处理更快、管理更精细。

这是开发区持续推动智慧治理、深化河湖数字化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全面深化河湖数字化改革,建立了一套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数字变革为牵引、以创新为驱动力的河湖治理保护体系。

如今,通过持续优化整合河湖智慧网络,梅溪(开发区段)重要河段视频监控设施和水质监测点如哨兵般林立,与无人机巡河相互配合,构建起一张精准高效的智慧监测网,打造出上下联动、多跨协同、综合集成的梅溪(开发区段)智治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