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彩相助,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义乌325个福彩站点新增救助服务功能
本版撰稿 记者 王志坚
近日,义乌市325个福彩站点相关负责人会聚一堂,接受社会救助相关业务首期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救助对象、救助内容、不予救助情况等,旨在提升义乌福彩救助服务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确保辖区流浪乞讨人员和未成年人得到更加有效的帮助和保护。
作为首期培训主讲嘉宾,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主任程娇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参训人员深入理解当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鼓励大家在面对真实情况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方式开展救助和保护工作。
义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在福彩救助服务点开展培训,将有力提升各服务点的专业水平,后续还会不定期地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引入新的培训理念,促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等救助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开展。
延伸救助网络 让救助服务更加及时高效
此前,义乌现有的325个福彩销售网点均统一挂上当地民政部门颁发的“福彩·公益·救助服务点”标识牌,上面救助中心电话等民政服务性标识尤为醒目。
“325家福彩销售网点统一挂牌,新增救助服务功能,标志着义乌社会救助‘福彩+公益+救助’模式开启。”义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他们以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为契机,秉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福彩发行宗旨,注重发挥福彩销售网点拥有点位多、分布广等资源优势,统筹打造325家以福彩销售网点为依托的救助服务点,为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等群体提供救助服务,实现救助对象“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早处置”,构建起家门口的民生保障服务体系。
21岁的小李家住浦江县浦阳街道,曾在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被认定疑似有精神障碍。当他路过义乌一家福彩销售网点时,工作人员觉得其言行举止不太正常,当即拨通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的救助热线反映情况。救助中心工作人员随即赶到现场核实身份,并与浦江县社会救助管理中心取得联系,第一时间护送其返乡。
义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彩销售网点赋能社会救助服务,既拓展了福彩销售网点的公益便民职能,也是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弘扬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的实际举措。同时,也为社会救助中心与救助对象之间搭建起一座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方便困难群众更好地享受及时的救助服务,实现联动救助、社会参与,通力合作共促社会和谐。
缩短救助距离
打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
55岁的张培根来自安徽安庆,3年前来义乌找工作。因为没有学历和技术,年龄又偏大,他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平时靠收捡破烂、纸箱等物为生。
上月底,义乌市稠江街道一家福彩销售网点负责人了解到张培根的遭遇后,向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反映情况。工作人员了解到张培根不愿返乡、渴望在义乌找到工作的想法后,会同义乌市民政局公益创投项目“在路上 爱陪伴”公益项目负责团队——城市有爱公益协会志愿者,先后联系多家物业公司。经过多次对接联系,锦都豪苑小区的绿佳物业公司表示愿意提供工作岗位。11月4日,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会同城市有爱公益协会,帮张培根在绿佳物业公司员工宿舍安顿下来。当张培根穿上崭新的保安服时,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有福彩相助,可以让救助更有温度。”义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福彩销售网点设立救助服务点,不仅将福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延伸到对流浪乞讨人员就近服务、宣传动员和咨询引导上,而且大大缩短了救助服务与流浪乞讨人员之间的距离,打通了救助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今后,将进一步激发福彩救助服务点的活力,鼓励更多市民参与救助工作,让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救助,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更好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社区“领头雁”培训
探索社会组织在地化培育新模式
民政速递
近日,义乌市第一期社区“领头雁”培训班在义乌市儿童福利院开班,来自义乌各镇街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各社区及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参加。
活动由义乌市民政局联合义乌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旨在进一步提升社区“领头雁”的能力和义乌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水平,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义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了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参训人员提出具体要求。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法学(社会学)博士方亚琴作了题为《社区社会组织在地化培育模式探索》的精彩讲座。
方亚琴深入剖析社区社会组织在地化培育的现状与挑战,并结合义乌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可行的培育模式。她认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要注重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实现政府与居民的双向互动。
方亚琴特别强调创新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授课和例会等培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必须注重网络新媒体和社交软件的运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拓宽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渠道,提高其影响力和凝聚力。
方亚琴还分享了国内外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成功案例,为与会者提供经验和启示。她说,义乌作为一座外来人口多、境外客商多、少数民族多的开放型商贸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更应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以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与会者表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在地化培育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将把所学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适合本社区的社会组织培育模式,为义乌的基层治理创新贡献力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愈发凸显,其在地化培育模式的探索显得尤为迫切。”义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活动不仅为义乌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了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也为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助力基层治理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今后,义乌相关部门将继续携手深化社区“领头雁”培训活动,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民政局开展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
近日,义乌市民政局携手后宅街道在金城社区开展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吸引了来自也门、伊拉克、喀麦隆等10组国际流动儿童及20余组汉族、维吾尔族、苗族的流动亲子家庭参与。义乌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健波,后宅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部长袁伟龙参加。
此次活动以“倾听每个声音 点亮儿童未来”为主题,采用“树洞悄悄话”模式,告知儿童可将自己的心声投入信箱,心灵使者将每周定期打开,回应他们的心声。
活动现场,义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国际流动儿童关爱服务试点为契机,为来自叙利亚的麦克先生颁发“金城社区国际儿童主任”聘书。
据了解,义乌市民政局承接省级国际流动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工作,竭力推进国际流动儿童权益保障、空间打造、关爱服务等全领域举措,让“来了就是义乌人”暖心更安心。金城社区汇聚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37名境外人员,其独特的国际化氛围成为国际社区建设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活动的开展将更好地服务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让国际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义乌这个大家庭。
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站投用
日前,义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携手合作,启动“义童守护·向心而行”义乌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站,标志着义乌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站投用,将为该市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和支持。
该服务站是义乌市民政局和卫生健康局共同建立的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站,将依托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业力量,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
“服务站的启动运行,体现了义乌在关爱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全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义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傅春莉介绍,服务站将秉承“义童守护·向心而行”宗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为义乌市困境儿童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发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多部门联合开展 养老机构安全检查
日前,义乌市民政局联合消防救援支队、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养老机构所属镇街组成检查组,对该市15家养老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全面开启该市养老机构冬春安全除患专项行动。
检查组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随机抽查询问等方式,聚焦养老机构消防设施及安全管理、冬季用火用电安全、食品采购存储留样、房屋安全、老人防诈、员工安全知识宣传、门岗安全值守等方面进行检查。
检查组重点对各养老机构内消防设施设备及定期维护保养记录、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情况、厨房及餐厅安全卫生情况、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情况、日常巡查值班记录、床边呼叫警报器等方面进行查看,并对机构负责人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掌握情况、消控室值班人员消防设施使用情况、护理人员消防灭火器使用情况、入住老人消防逃生应知应会等安全常识进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具体要求和时限,现场反馈给养老机构负责人,要求立行立改、消除隐患。同时,要求各养老机构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开展安全自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守牢安全底线,确保养老机构安全有序。
10月以来,义乌各镇街已对286家带“养老”字样工商登记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排摸检查,对不符合消防安全养老机构进行整治,对两家嵌入社区小微养老机构进行提升改造,有效推进养老机构安全整治攻坚行动。
义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检查进一步压实各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整治问题隐患,有效管控各类安全风险。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养老机构安全工作,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形成安全生产排查整改闭环,切实守好养老服务安全底线。
福彩助我行 让爱有声音
民政局开展助听器适配助残活动
日前,义乌市民政局在该市助联体服务指导中心开展助听器集中适配活动,帮助3名家庭困难听力残障人员戴上梦寐以求的助听设备。
“我因为年龄增长、耳朵神经衰竭等原因,10多年来一直听不见,生活很不方便,现在能听到你们讲话,太感谢了。”吴诗全老人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
活动现场,由省康复辅具中心3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前期筛查的听力残障人员助听器适配工作,指导听力残障人员进行听力检测、佩戴方式调整,根据测试结果调试最佳听力效果,实现个性化精准适配服务。
据了解,“福彩助我行”是为帮助贫困残疾人而设立的公益项目,由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全额资助,各县市配合省假肢科研康复中心具体实施。该项目于2008年启动,至今已累计服务困难群众42人。目前进行的第一批次人员主要采取集中办理形式,下一步将针对行动不便人员开展上门安装服务。
义乌举办新成立社会组织 能力建设提升班
日前,来自义乌70多家新成立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及骨干成员,会聚在义乌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开启一场涵盖党务、财务、法务等多维度的能力提升之旅。
当天举行的第一期“雏雁计划”义乌市新成立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提升班,由义乌市民政局主办、义乌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承办,旨在提升新成立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该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助力推动义乌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党务培训上,主讲者宋峰以“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服务新方向”为题作专题讲座。内容不仅涵盖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建立与运作、党员管理与教育等基础知识,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良性循环。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参训人员理解党建工作对提升社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作用。
财务培训中,主讲者叶江围绕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意义和特点、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常见财务事项解析等核心议题,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掌握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能力。
法务培训课上,主讲者傅叔文就社会组织政治地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党建的重大意义、非营利原则、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等进行全面剖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认识到依法依规开展活动的重要性。
为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效,活动主办方组织了结业测评,内容涵盖党务、财务、法务等模块,既有理论知识的考试,也有实操能力的检验。学员们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