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低空经济的星辰大海
(上接第1版)据了解,今飞控股集团围绕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相继成立今飞航空板块的多家子公司。近两年,紧跟国家“低空经济”战略,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多元化参与各类无人机项目。
浙江智天公司陆续开发成功多旋翼无人机机型,被运用于电网巡架线、森林防火、警用、巡逻、气象探测、农业植保、管道巡检、测绘、航拍等领域。据该公司负责人陆东明介绍,公司正在与某大型企业洽谈合作,筹划建设无人机产业园。
在农业植保领域,浙江东田科技有限公司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作业面积每年约60万亩农田。公司研发的超长续航多旋翼农用植保机C103WD4-10解决了长续航和编队作业难题。陈灵峰说,该款无人机补上了农业机械装备重点产业链关键领域的短板。
探索应用场景
优化低空经济生态圈
随着低空技术进步,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扩大。物流、文旅、应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农业植保等场景成为企业商业化推广的重点领域。
在旅游领域,除了横店通用机场,我市浙江金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在罗埠后张村飞行基地,飞机跑道和全采光的直升机高空游览,可为游客提供方便的飞行体验。据该公司负责人刘先阔介绍,该公司与后张村签订“启航后张”共富共建合作协议,打造航模基地新资源和运动研学新游线。
在物流领域,我市依托无人机,使用低空航线物流方式配送快递、运输农品。金华佛手、盘前萝卜都享受到了“打飞的”待遇。
无人机的空中飞行需要数据支撑,通信塔变身成了低空物流线上的“中转站”。记者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市分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已获取婺城区至金东区某起降点的往返2条物流飞行空域使用权。
此外,现在金华铁塔公司还在加速推动通信塔的“一杆多用”与“一塔多用”。利用全市12000多座铁塔站址,以“铁塔+5G+AI”的模式,为多个行业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可以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禁飞区设置等方面,为低空经济发展“搭桥铺路”。
由于发展初期的投入较大,业内普遍希望能有支持产业发展的耐心资本介入。意识到这一问题,我市专门提出要发挥浙江省专精特新(金华)母基金和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二期)作用,依法组建低空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产业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鼓励市属国有资本积极稳妥布局低空经济,组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平台公司,全面拓展低空领域业务。
培养紧缺人才
助力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不可否认,当前的一些应用场景尚不具备常态化开展的条件。”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低空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成本高、不经济、可持续的商业场景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很难快速解决。
基于这样的考虑,陆东明开始向低空经济的运营服务和飞行保障等方面发展。他的想法是,依托无人机的生产制造优势,向第三产业延伸,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运营服务中心。
陈灵峰与浙师大合作开展的飞行培训也是基于这一考虑。今年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是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近几年,该校通过实体化产教融合模式与今飞航空、西子航空等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成立金职航空、今翔航空、京飞航空等5家实体公司,目前年产值达到1.5亿元。
据该学院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航空维修、模具制造、汽车类企业。比如,今年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毕业生中的56%被上飞、长龙、春秋等大型航空企业录用。近3年,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
我市正在实施“三年万人”飞手培训行动,建设浙中CAAC(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培训考证中心,打造成全省特色品牌和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