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合同清理整治 推动村集体利益“归仓”
本报消息(武义融媒体中心 吴丁宁)今年以来,武义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与“三清一促”专项行动贯通融合推进,在村级合同清理工作中出实招、创新路、见成效,建立多方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村级合同清理整治及常态化监管。
“村里合同经过整治完善,1500余亩低效土地租金由亩均20元升至80元,增长3倍,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也开心。”日前,武义县俞源乡钟丛村党支部书记雷春建说。
2002年,俞源乡整理出低效土地1500余亩,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杭州合众集团开发千亩有机茶基地,有机茶园覆盖该乡钟丛等4个村,荒山租金每亩20元左右。杭州合众集团前后投资1000万元左右,修建进山道路,开垦荒山种上茶苗。因效益不佳,2021年合众集团将茶园转租给另一家制茶公司,签订合同改年租金为固定金额。如今合同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村民意见较大。
俞源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班子会对该问题研判分析,并组建工作小组分头赴杭州等地协调。经多次谈判磋商,承包款由原每亩20元提升至80元。通过协调,每年可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约10万余元。
“村级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关联村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如果管理把关不严,会造成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流失,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武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5月,武义启动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行动,对全县所有村经济合作社现有资产资源租赁发包、集中土地流转、对外投资及提供劳务(服务)等产生经济收入的合同实施清理规范。目前,农村集体资产对外承包租赁情况已全部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通过线上“备案+监管+审核”形式,大额合同法律顾问审核把关,村级资产资源及承包租赁事项全流程管理,形成数字化管理和预警机制。
在武义县泉溪镇白革村,经合同清理,有关部门发现村民对2007年签订的开发经营白革风景区协议和2009年签订的荒山承包合同意见较大。镇村干部提前摸排了解后,与承包方武义金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多次协商,最终将白革风景区协议承包款由每年4万元涨至8万元,荒山承包合同由每亩35元增至70元,预计合同期内将为村集体增收153万元。
为提高村(社)干部的经营意识、管理能力,增强法律意识,武义强化业务培训和指导,编撰农村集体资产对外承包合同业务指导手册和宣传资料,进一步提升村级资源资产管理能力。同时积极落实“村务全公开、权力全监督、群众全参与、民主全过程”基层民主运行体系,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全方位降低问题合同有关风险。法律顾问当好“后援团”,工作专班当好“裁判员”,纪委监委当好“监督员”,五个环节协同联动,高效推进工作落实。
与此同时,通过《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的意见》《巩固拓展“后陈经验”推进基层全过程监督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武义县村级事务工作流程》等制度的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逐步规范,监督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有效推进基层智治、乡村振兴。
据悉,截至11月底,武义累计摸排出全县乡镇(街道)农村集体资产对外承包问题合同600余份,通过边查边改,已基本整改到位。累计追缴欠款237万元,通过提高租金等方式为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