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
中西合璧 护肾健康
记者 朱静怡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对人体功能的健康运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据表明,全世界有8.5亿人因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病,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这意味着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得了慢性肾脏病。对于肾病患者本人和家庭来说,控制疾病进展、维护肾脏健康、保证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为回应患者期待,守护肾病患者生命健康,金华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把传统中医的整体调理与现代西医的针对性干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对肾脏疾病个体化整体治疗的优势,为延缓肾脏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办法。
技术优势 “透”出希望
血管通路被视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透析治疗效果。
随着尿毒症患者“透龄”的延长,内瘘功能不良威胁着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保障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如何建立并维护功能良好的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是肾病科的重要课题。
金华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肾脏病研究。在科主任成栋的带领下,目前科室除内科常规诊疗项目外,还积极开展了肾穿刺病理活检术、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等,尤其是在血管通路相关技术方面,科室开展了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工血管内瘘闭塞的再通、中心静脉闭塞后的再次导管植入、内瘘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导管溶栓和支架植入术等,技术水平保持与省级医院同步,手术量位居省内前列。
76岁的江奶奶“透龄”两年,由于当时上肢血管条件不良,医生为她建立了左手上臂高位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一年前,江奶奶左半边脸和左手手指开始变得肿胀、疼痛,胸壁静脉曲张明显,到医院检查发现,其左侧无名静脉汇入上腔静脉交界处接近完全闭塞。棘手的是,江奶奶装有心脏起搏器,起搏器电极是经左侧无名静脉进入右心房的,医生先后两次为她行狭窄部位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每次术后肿胀疼痛症状会缓解一段时间,但没多久又会反复并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无法顺利完成4小时的血液透析,且通路可能存在再循环,严重影响了透析质量,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经过谨慎讨论,科室为她制订了置入支架的手术方案,虽然经皮中心静脉置入支架技术在该科已较成熟,但鉴于该患者的特殊性,科室在术前邀请心内科会诊,反复讨论手术方案,争取在有效解除中心静脉狭窄的同时,避免影响起搏器功能及后续的电极处理。完善术前准备后,医生在DSA下顺利置入12毫米×5厘米支架,解除狭窄问题。术后两周,患者颜面部和左上肢肿胀以及胸壁静脉曲张已完全消退,血液透析过程中没有再出现手臂及头面部疼痛,江奶奶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尿毒症患者吴大爷血透治疗已有6年,曾先后行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左手动静脉内瘘数年,后在DSA下查血管造影时发现,他的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全部堵塞,由于没有深静脉置管的通路条件,普通人工血管也至少得等待一个月才能使用,所以为他进行了右下肢即穿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搭桥术,第二天患者就顺利使用该内瘘进行透析。“人工血管一般放置在上肢,然而该患者的上下腔静脉堵塞限制了人工血管在上肢的使用,故而选择了下肢。”成栋说,由于下肢血管位置较深,分离吻合的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标志着该院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中西并重 护“肾”安宁
慢性肾脏疾病病因复杂,起病隐匿,极易漏诊、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又被称为“沉默杀手”。更让人担忧的是,三大慢性病常常相伴相依,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慢性肾脏病发病率还将呈逐年上升之势。
作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慢性肾脏病严重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且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知晓率低的特点。干预慢性肾脏病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优势明显,且在国家大力倡导“坚持中西医并重”的背景下,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肾脏病已经是肾病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指明了未来医学的发展之路。
中西医治疗肾脏病一直以来是金华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的“金字招牌”。在这里,治疗肾病的中西医融合“处方”不断升级。在肾病治疗道路上,科室始终以患者的健康利益为中心,以治疗的最优方案为原则,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对肾脏疾病个体化整体治疗的优势。
科室注重现代医学研究角度并结合中医中药去研究肾脏治疗,形成了一整套治疗方剂及疗效判定标准,包括中药灌肠、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手段,以及研制芪蛭合剂、肾毒宁制剂、肾炎I、II、III号方、尿毒症灌肠方、肾俞离子导入方、排毒敷脐膏等制剂,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肾结石、慢性泌尿系统感染等肾脏疾病方面一展中医传统优势。
同时,科室还积极开展各类中医适宜技术,帮助患者缓解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临床症状。患者吴女士因常年接受血透治疗变得焦虑、失眠,对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而艾灸和耳穴贴压给了她帮助。“每次护士都会细致地为我操作,还给了我很多关心和鼓励,帮助我树立信心。”吴女士说。据了解,目前科室开展中医适宜技术25项,包括中药外敷、耳穴贴压、艾灸、穴位贴敷、药物罐、穴位注射、火龙灸等,全年服务患者达12万人次。
打通中西医结合的协同,并不是简单的“1+1”,而是以疾病为抓手,以病程病症为靶点,以辨证论治为诊治基础,探索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治疗新模式,形成肾病中西医结合新诊疗方案,突破一个个重大疑难肾脏疾病。在肾病治疗中,西医通常借助先进的检查手段和技术,精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中医则更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中医、西医的结合,就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症状联合制定更加完善、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帮助患者减少副作用、延缓病程。
“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仅在重症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突出优势,对于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成栋表示,科室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在常见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传承创新 行稳致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金华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已建设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特色专科,获批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金华市首批优先发展医学重点学科、金华市滚动支持医学发展重点学科、金华市医学重点学科(一类),是金华市慈善总会血液净化定点单位,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浙江省巾帼文明岗”“金华市青年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称号。科室组成的内科第一党支部今年被评为市基层先进党支部、五星党支部。
科室现设有病区、专科及专家门诊、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室、腹透门诊、中医特色治疗室、肾病实验室、肾病资料信息室等,现有病床51张,血透床位58张。目前医护团队共有52人,其中医师12人,高级职称11人,研究生学历10人,硕士生导师2名,浙江省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1名,市级名医1名,医坛新秀1名,金华市321人才第三层次1名,浙江省西学中优秀培养对象1名,金华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 5人担任国家级、省级各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国家分会常委。
近年来,科室团队参与多项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及浙江省中医药重大疾病科技创新平台科研专项课题的研究,先后获得了省自然基金1项,省科技厅课题1项,其他厅、市级科研立项2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文章3篇,先后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二等奖、三等奖及市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为了进一步提高疑难病例的处理能力,科室与浙一、浙二、邵逸夫医院等医院建立合作,进行远程会诊。同时,科室还是上海曙光医院、邵逸夫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多家医院肾病科的联盟单位成员,通过全面交流不断提高科室的诊疗水平。
明年,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即将投入使用,血透室将搬至新场地,透析机位将增加百台以上,将以崭新的面貌为广大透析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人文关怀。
伴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科室发展迎来了全新契机,今年金华市政府《加快建设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重点医院高质量发展规划》中要求建设一批高影响力专科,金华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被列为其中。
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除顽疾,将传承创新发展作为己任,金华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将不负时代使命,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以先进的现代医学技术结合传统中医优势,实现专科建设全面发展,让广大肾脏病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