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体育

心系青年谋实事 服务大局建新功

季俊磊

“今年是我第二次报名青年夜校,青年夜校可以提需求、点课程、定场所,一起定制活动,真心祝愿青年夜校越办越好。”不久前,90后姑娘唐欣在婺城区青年夜校选到了新一期青年夜校课程。青年夜校是团市委聚焦青年关切的实际举措之一,也是解决青年急难愁盼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团市委实施亲青恋、“青农飞地”等举措,件件小事心系青年,桩桩实事服务青年,为青年服务大局建新功打下坚实基础。

办好青年关心事

一所所青年夜校凝聚起青年力量

今年以来,我市多地年轻人开启夜生活的另一种方式——上夜校。从舞蹈声乐、非遗手作、美妆健身,到手机摄影、数字绘画、朗诵表演……五花八门的“潮课”、高性价比的学费、颇有水准的教师,让青年夜校频频“出圈”。

前不久,“青爱金华”青年夜校第四期课程新鲜出炉,其中不乏AI使用、无人机轻松飞、短视频制作、流行音乐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课程。“通过青年夜校沉浸式体验,让我进一步明晰了职业目标。”参与课程的90后小伙刘峥说。为了聚焦青年现实需求和兴趣爱好,团市委指导各地青年夜校提供形势政策类、文化艺术类、职业发展类、社会融入类等四大类多元化的精准课程,满足青年多方面需求。

在婺城区,青年夜校整合相关社会资源,依托第三方进行运营,开设音乐、舞蹈、体育、书法、健身、语言、生活实用、美术、戏曲等9个大类60余个班次,同时不断丰富夜校理论宣讲、技能提升、交友联谊、非遗传承等方面服务功能。在义乌市,青年夜校优先布局在青年流量大、交通便利、软硬件基础条件较好的场地,因地制定开设8个夜校分点,将青年夜校打造成为直接联系、服务青年的前沿阵地,形成较强青年凝聚效应。在武义县,青年夜校聚焦党政中心大局,主动吸纳一大批有为青年成为红领新青年、青年志愿者、青年网宣员,不断壮大团工作力量,为武义县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我们协调各方资源,积极争取党政支持,联动浙江省油画家协会、金华市街舞联盟、书法家协会等,组建了以团内师资、高校师生及青春达人等共同参与的教学队伍,打造了专业化青年夜校资源共同体。”团市委副书记余雅晶说,团市委既着力“组织青年受教育”,又着力“服务青年得实惠”,积极推进全域青年夜校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教学点位89个,开设课程387门,服务青年达5.5万人次。团市委还将积极探索“青年夜校+”模式,设计推出“青爱金华”青年夜校学员专属活动,探索“青年夜校+交友”“青年夜校+公益”“青年夜校+社会治理”等公益活动模式,提升学员黏度,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更好地服务在金青年就业、生活。

用心解决生活事 一场场交友活动链接起青年心灵

不久前,团永康市委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笑傲江湖:青年武林结缘大会”的交友活动,30名单身青年齐聚一堂。在这场充满武侠风情的活动中,他们通过换装打卡、江湖探险、武林大会等环节,不仅感受了江湖热血,更在欢声笑语中结识了新的朋友。

这是亲青恋活动的生动缩影。作为团市委坚持了近10年的品牌工作,2024年全市团委开展了金华市青年人才交友活动暨疗休养路线发布仪式、“金秋好事 缘在军营”金华市军地联谊等亲青恋活动120余场,累计服务3580人次。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余育红说,亲青恋不仅打破以往尴尬的相亲模式,还实实在在为单身青年男女架起了“连心桥”。

亲青恋活动可谓甜度爆表。此前,团东阳市委组织“脱单”音乐会,66对青年男女相约巍山镇古渊头村大樟树下,共赴秋日之约。一场交友活动下来,有10多位青年在活动后“对上眼”,其中最受欢迎的女孩同时接到了三位男生的表白。90后小伙王军说,怎样让想交友的单身青年放下心理负担、消除紧张情绪,亲青恋的做法让青年在有趣互动中与对方来一场邂逅,正如当下年轻人间流行的“搭子”文化。

难得的是,亲青恋将“青年爱好什么,活动就聚焦什么”作为内容策划的依据。“如果喜欢舒适惬意的户外类活动,那么草坪露营、游园、citywalk一定适合你;如果你期待一场智力角逐,那么狼人杀、剧本杀、密室逃脱一定不能错过;如果你享受运动多巴胺,羽毛球联谊、舞会、登山等多场活动等你来参与。”余育红坦言,团市委目前已在紫金城青年中心、世贸广场建成“相亲角”,并组建了首支“亲恋金华”公益志愿队,定期举办专场联谊交友、八分钟约会等互动交友活动,用专业知识为青年解答情感困惑,释放思想压力、缓解婚姻焦虑,引导青年了解并接受新型婚育文化。

团市委还将持续关注青年需求,结合国风集市、音乐节等新潮形式开展亲青恋活动,拓展青年交友平台,为青年人创造更多的交友机会。同时,

积极整合部门资源,组织开展“青爱金华”金华市青年人才系列交友活动:开展100节有意思的课,探店100家特色美食,寻访100个有趣的人、打卡100个好玩的小景、寻找100个创业“搭子”……

善作善成绘青春 一个个共富故事串联起青年作为

一棵青菜,从婺城山区到上海人的餐桌,需要多长时间?这群年轻人给出答案:不到12个小时。从2016年起,县府里科创中心一帮年轻创客以飞地链接乡村,通过婺沪之间双城联动,实现创业在农村、办公在城市、链接长三角的目标。县府里科创中心团支部书记吴秀泽说:“当代青年,让城市活了起来。”

这是团市委“青农飞地”模式的缩影。县府里科创中心“青农飞地”先后与塔石、沙畈等乡镇展开协作,根据需求链接优质资源,为农户累计新增千万元销售额。吴秀泽说:“力争到2025年,‘青农飞地’吸引青年从事乡村振兴不少于500人,助力农产品年销售额不少于7000万元。”

近年来,团市委、婺城团区委在婺城核心区块建立“青农飞地”核心总站,以总站辐射分站建设,打造农创青年助力共富联盟。创新构建“青农飞地”“1+N+X”体系,通过1个城市端核心总站与N个乡镇端服务站点资源链接互通,服务赋能X个青年农创客,以“总分联动、跨区协同”模式统筹资源,为“青农飞地”赋能农创客提供了多元支撑。年轻创客在盘活乡村资源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业路径,不断激发双创活力,走出了青年与农民协同共富的新路径。

浦江“青农飞地”核心分站,农创客陈青松大名鼎鼎。2015年,陈青松将新光村“廿玖间里”承租下来,成立浦江青年创业者协会,创立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还制定了10年发展规划。“一年时间,‘廿玖间里’就吸引了50多名大学生创客、10多名民间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入驻,引来游客80余万人。迄今,基地已经吸引近70名创客入驻,带动500余人就近就业,成为时下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陈青松说,村子环境好了,愿意来的年轻人就多了,如今不仅离自己的乡创梦想越来越近,还带领创客让新光村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

东阳农创客陈苗苗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回乡从事常规种子生产,以及水稻玉米等稻田种子销售和特色农产品推广。为更好助力乡民共富,陈苗苗注册了“米岙”农产品品牌,与种粮大户签订种植合作协议,从种子、技术到农产品进行全产业链推广。陈苗苗说,为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她积极借助“青农飞地”和东白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平台加强宣传和售卖,成功带动300余个家庭农场,创造近8000万元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团市委在全市扩面提质推进建设“青农飞地”2个核心总站、8个核心分站,目前已入驻农创企业105家,联系服务农创青年1500余名,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团中央2023年度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2024年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十佳创新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