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因势利导
我市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戴伟文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中医药改革发展机遇,不断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科建设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等工作,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努力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同时,取得了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统筹谋划突出重点
政策扶持提档升级
我市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行重点特色工作制度,制订推出65项全市2024年度中医药重点特色工作,涉及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文化传承等,做到时间倒排,责任到人,落实到岗,力争全市中医药工作能“一年一小步,几年一大步”发展。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重点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质量管理等作出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绩效考核要求,对全市公立中医医院绩效核心监测指标每月分析,积极推动全市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此外,针对全市中医医院发展困难等问题,我市于今年制定出台了财政和医保扶持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对市中医医院的中医医疗服务给予补助,提高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中治率住院DRG支付激励系数等。
紧抓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中医药振兴,关键在人才。我市通过着力打造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基层人才梯次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推进“西学中”“护学中”乡村医生学习中医等,全面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8月份开始,我市先后组织全市中医经典经方高级研修班、“八婺岐黄论坛”学术交流、伤寒派腹诊等系列培训,邀请了黄煌、何庆勇、王宁元、曹灵勇等知名大家来金开展高层次中医培训。在全市遴选60名优秀青年护士参加为期6个月的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组织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全市中药煎药人员参加培训。成立名医名家工作室,全国知名经方大家黄煌经方金华工作室、何嘉琳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相继落户金华市中医医院及武义县中医院,全国名中医范永升金华工作室通过验收。
前不久,历经3个月严格规范评审,我市评选出第二届金华市级名中医50名(其中市名中医18名、市青年名中医16名、市基层名中医16名)。通过评选活动,我市营造了名中医辈出的良好行业氛围。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中医类别医师4637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医师数占比为0.65。现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人,省级名中医40人,市级名中医189人,省市级名中医工作室21个。名中医们发扬“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精神,认真总结临床经验,主动开展师承带教,为中医药的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不遗余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全部完成新扩建,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现有公立中医医院10家,其中三甲3家(金华、义乌、东阳),三乙1家(永康),二级5家。民营中医医院12家,中医门诊部26家,中医诊所479家。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保院)均设有中医科,5家县级中医医院牵头成立了医共体,乡镇卫生院(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
推进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我市现有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3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4个,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今年,我市聚焦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建设,评选了首批20项金华市中医药重点专科(2024—2026)建设项目和首批30个金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2024—2026),积极推进中医临床能力建设。按照统一要求,谋划了错位发展重点专科,金华市中医医院中医肾病科等8家中医院的相关专科确定为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重点医院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重点打造科室。与此同时,我市专注中医药领域科研创新,每年组织金华市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今年拟评选立项8项中医药重大重点项目和52项一般项目。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积极弘扬中医文化
我市全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开展中医按疗效价值和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方式改革,分别遴选16个按疗效价值付费病种和10个中医优势付费病种在全市范围分别进行试点。兰溪市在全省第一个成立县级中医药管理局,东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医养国娃”中医妇幼保健模式,兰溪市、义乌市获批建设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金华市中医药发展指数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4。
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节约医疗资源、节省医保资金、方便基层群众就医的重要举措。我市出台《大力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下基层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中医适宜技术+专科/专病”中医药发展之路,努力打通中医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中医健康服务零距离。为强化中医药质控管理,我市成立了全市中医药联盟,市、县两级全部成立了中医医疗质控中心、中医护理质控中心和中药质控中心。大力推进全市中医药大数据库建设,重点建立中医处方实时监测模块实现智医,打造全市中药饮片使用数据库实现智药,构建中医药监管指标体系实现智治。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成立了金华市中医药学会经方分会、脾胃病分会、鲜药分会及义乌市中医药学会。
重视传承工作,在全省率先编辑出版《金华中医药文化志》《金华名老中医医案集》,通过历时3年的金华药用植物资源普查,收录560余种药用植物的《金华药用植物志》也即将出版,兰溪市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义乌市朱丹溪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会、磐安县“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三大中医文化品牌持续唱响,圆满完成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中药炮制调剂鉴定比赛承办工作并获全省第二名。此外,市中医医院及永康、磐安、金华开发区等地举办了人气爆棚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一扇窗口,促进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