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今日焦点·特别报道

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来自8个共富观察点的所见所思——

本版制图:傅军杰

记者 张益晓 陈浩洋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今年是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三周年。市新闻传媒中心与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联动,深入我市8个共同富裕观察点,推出“共同富裕的‘金华探索’——来自‘共富观察点’的报道”,以文、图、视频等多种方式讲述金华共富故事,切身感受基层群众在奔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这8个村(社)有何观察意义?如何深入推进共同富裕?记者采访了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余丽生,金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黄梓桢等专家学者,他们对这组系列报道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8个观察点的共富之路具有典型意义、启发意义”。

缩小三大差距

【总书记嘱托】

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一线观察】

一村富,不是富。

资源小散弱是诸多村庄的发展瓶颈,组团式发展已成为浙江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大势所趋。在此次蹲点采访中,我们发现,金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动村庄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作战”,增强发展韧劲。

走进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梨工坊”即将完工,“大李祖国际文化农创谷”项目工地一片火热。今年,李祖村和周边8个村组建“大李祖”共富联盟,成立强村公司,探索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统筹谋划实施81个强村富民项目。

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是远近闻名的“未来乡村”。蹚出一条“农业工业并进”的致富路后,寀卢村肩负着“一村富带多村富”的使命。以建设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项目为契机,东阳市城东街道建立以寀卢村、单良村为核心的“八村党建联建助力共富”机制,将依托寀卢村的旅游产业优势,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抱团发展。

在武义县壶山街道南丰社区,沙梗畈商业文体综合楼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共富楼”。“曳源、溪口、章溪这3个村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受地理位置偏僻影响,各村的集体收入可以说基本为零。”南丰社区党委书记徐波说,沙梗畈商业文体综合楼项目引入三村入股投资建设,并且在他们原有股权分红比例8%的基础上,再分别让利2%。这一举措对“南北抱团共富”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三大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李祖村、寀卢村、南丰社区的实践,其实是浙江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牵引缩小“三大差距”,进一步谋深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的缩影。

浙江大学(德清)数字乡村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华夏公益民生研究院执行院长杜英森认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品牌共享,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下的要素重新组合和集成创新,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基于乡村多元价值供给的空间优化、主体创新、产业协同、文化传承和利益共享。

推进乡村振兴

【总书记嘱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一线观察】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农业农村。

余丽生说,破解农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是农业发展的出路,也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通过发展产业来实现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这一点在系列报道中体现得很充分。”

在东阳市白云街道上进小区,货车来来往往,年轻人忙忙碌碌,电商产业在此“无中生有”并发展壮大。如今,这个只有152户居民的小区,引进151家电商企业,产品种类达2000余种,2023年销售额超3亿元。居民不仅有房租收入,还能在家门口的电商企业、服装加工点等地上班挣钱。

走进磐安县安文街道云山社区,“文化风”扑面而来。通过蹲点采访,我们深入了解到,云山将婺剧非遗、民居民俗、山水生态和酒店民宿、旅游文创有机融合,唱响一出精神富有、产业发展双向奔赴的共富大戏。同在磐安,尖山镇湖上村以农家乐起步,通过不断迭代升级,走出一条民宿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子。

一台注塑机繁荣一个村。武义县桐琴镇韩王村从一个集体经济亏空的村,发展成全省闻名的文教产业特色村,靠的就是抓住产业发展这一命脉。如今,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有三块,一是办企业,二是做电商,三是房租和手工费。

不容忽视的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遇到瓶颈。比如针对上进“电商专业村”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阿里巴巴商学院数字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商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陈永强表示,深入推进发展电商产业,上进还有许多文章可以做,包括如何依托人工智能发展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如何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定制化生产供给等。

就农村如何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文章”,余丽生结合浙江各地发展实际提出建议。一是盘活村里资源,集中分散的土地资源,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二是提高农业效益,如德清、桐乡等地采取稻虾轮作、稻鱼共生等方式,既稳粮食又提效益;三是推动农文旅融合,盘活集体、个人闲置资产,引入经济业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黄梓桢认为,要统筹“人、地、钱”等要素保障,有效破解乡村发展瓶颈。“其中,‘人’是核心问题,农村要发展离不开能干的领头人、有想法的年轻人以及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

对此,李祖村职业经理人金靖深有感触:“‘年轻化’才能增添村子的活力与创造力。”截至目前,李祖村有72个经营业态,265位年轻农创客,给村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展现共富之治

【总书记嘱托】

加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创造更多经验。

【一线观察】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浙江探索缩小“三大差距”,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美好生活,离不开更充分的就业、更完善的医疗教育养老、更均衡的公共服务。

义乌市江东街道五爱社区有一条库存专业街,聚集了2400多家经营户,年销售额300多亿元。这里聚集着约1.5万外来人口,来自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五爱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打造阿依乐·莎莎工作室、创建雪莲志愿服务队等举措,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路,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余丽生说,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应着力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最为密切、感知度最深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建设,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同时,他也指出,村集体经济薄弱和老龄化日渐严重,是目前许多农村面临的两大难题。

关于这点,我们在蹲点采访的过程中有很深的体会。比如上进小区,正着力在壮大集体经济上下功夫,旨在日后有更多的资金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为小区老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又如南丰社区,切实形成“推动服务事项在网格、服务主体在网格、服务力量在网格、服务成效在网格”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既提高当地居民满意度,也提升外来创业人员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弥补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养老、医疗、住房、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金华农村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