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人文

访浦江 “任氏祖居”

徐进科

冬日周末,天气晴好,我和几个好友跟随老领导黄大先到浦江。

一路上,黄大先桑梓之情溢于言表,给我们介绍他的故乡,充满敬意地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领军人物任正非祖籍就在浦江,黄宅镇任店村的“任氏祖居”很值得看看。

任正非的祖籍就在浦江?说实话,这之前我真不知道,也因此更加切急地想去看看。

贻厥孙谋 家学渊源

上午9时许,车子进了村,一个质朴敦厚的壮年男子早已在“任氏祖居”前迎候我们。他叫任光灶,是任正非的嫡亲堂侄,现任任店村村委会副主任,他一边将我们带进“任氏祖居”,一边热情地介绍起来。

“任氏祖居”建造至今约有200余年。据此推论,应该始建于任正非的高祖任宗釴(1819—?)一代,之后,任正非的曾祖任兆源(字庚泉,1845—1922)一代进行了扩建和修建。“任氏祖居”是典型的婺派建筑,俗称“十三间头”。

进入“任氏祖居”抬眼一望,正门的门框上题有“西爽迎祥”,右左厢房的门框上则分别写着“绳其祖武”“贻厥孙谋”,笔墨饱满、厚重。黄大先解释:“以前屋宅因地而建,门框上写什么字是有讲究的。大门朝东开,匾额上一般写‘东风送爽’或‘紫气东来’;大门朝西,则写‘西爽迎祥’,都是取吉祥之意。”我随后查阅资料得知,“西爽迎祥”四字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的诗意,意思是房屋坐落在山水清静幽雅、水木清华之地,有隐隐之爽气,可迎纳吉祥;“绳其祖武”“贻厥孙谋”分别取自《诗经·大雅·下武》和《尚书·五子之歌》,意思是长辈为子孙的未来做好准备或规划,而子孙后代要传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将其发扬光大。可见任正非的家族很有家学渊源。

据介绍,任正非的祖父任承柄(字春堂,1886—1932)一代人居于此;父亲任摩逊(谱名任以木,又名木生,字子材。1910—1995)也出生成长于此。之后兵荒马乱,房屋久不住人。新中国成立后虽保存较好,但年久失修,2017年底,浦江县政府拨专款进行全面修葺,成为如今的“任氏祖居”。

任光灶介绍说,他的祖父任以鹿是任正非父亲的同胞弟弟,父亲任希平今年84岁仍健在,是任正非的堂兄。

进入“任氏祖居”,看到墙壁、板壁上悬挂着一祯祯装裱得体的文框,其中的文字介绍证实,浦江任店任氏第一世是任景荣(字华卿,1315—1384),任正非乃为其第二十二世孙。

据《浦江任店任氏族谱》记载,其宗族先祖是东汉初期的任光(字伯卿,?—29年),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其二十四世孙任劳,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80)迁台州黄岩居住,三十五世孙任光季,在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由黄岩迁居东阳横塘里,元代后期,任光季的七世孙、浦江任氏第四十二世任景荣,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1)入浦江横街,不久后迁入任店,乃为浦江任店任氏第一世,浦江任店任氏发脉至今已有700余年。

“任三和”火腿盛极一时

“任氏祖居”中的展出和有关资料表明,任正非的祖上竟是金华火腿世家,做火腿至少可以追溯到任宗釴一代,其曾祖任兆源随父制作、经销火腿,创办了“任三和”火腿栈,盛极时年产火腿数千只,大量销往诸暨、杭州、宁波等地。当年在诸暨安华的火腿集市,据说任家人不到,集市不开市,可见当时“任三和”在火腿行中的规模和影响。

“任三和”火腿品牌既是商号也成为家族的堂号,其家族居住的房屋即现在的“任氏祖居”,晚清和民国时期坊间就是“任三和”店号,到了任正非祖父任承柄这一代,抗战爆发,火腿生意日渐衰落。“任三和”也一分为四,各自经营但都统一品牌。长房任三和桂记、二房楷记、三房椿记、四房柄记,每房都有“任三和”店号印章,盖有此印章的火腿才可上市销售。

父辈走上教书育人之路

任正非的祖父任承柄继承祖业以火腿为生,所产火腿供不应求。任承柄的第二个儿子,即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自小就有读书的强烈愿望,任摩逊在浦江当地完成中等学业后,1931年考入北平民大经济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热血青年任摩逊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上街进行抗日演讲。后来,由于父母相继病逝,任摩逊差一年没有读完大学,辍学回家。1934年,任摩逊先后在浙江定海水产职业学校、南京农业职中任教。1935年经老乡介绍,任摩逊来到广州,在一个浦江同乡当厂长的军工厂做会计。其间,他和朋友一道开办书店,经销宣传抗战救亡的进步书籍,创办“七七生活书屋”,组织读书会,讨论抗战形势。后由于战事逼近,随厂先迁广西融县,之后又迁往贵州桐梓。

任摩逊为何离开浦江?据任光灶的祖父辈亲人回忆:任摩逊在北平求学期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和学生进步活动,又加入共产党,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追捕。1940年下半年的一天,任摩逊送亲人回乡定居,国民党特务尾随而来却误抓了别人,次日,他装病躲进“被笼”(浦江当地的称谓,即女子出嫁时装棉被的家什)里,由乡邻抬出去幸而脱走,在郑家坞火车站搭车离去,从此离开家乡浦江。

1944年初春,在相对安宁却贫困的贵州山区,任摩逊目睹山区教育的落后,深感责任重大,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黄果树大瀑布附近一个破败的村小担当起乡村教师。也就在这里,遇上同在村小任教的女教师程远昭。两人志趣相投,不久便结婚成家。

新中国成立后,任摩逊随解放军剿匪部队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参与创办镇宁民族中学,一头扎进去就是几十年。先后在都匀民族师范学校、黔南师专、黔南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都匀三中任教。1955年,任摩逊受邀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积极参与简化汉字讨论与推广,会后推出首批简化汉字对照表,为简化汉字推广付出了努力。任摩逊、程远昭夫妻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们的学生许多走出大山区,成了诸多领域的栋梁。

1985年,75岁的任摩逊退休。1995年5月,任摩逊在长子任正非的陪同下专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故乡浦江,逛了熟悉又陌生的浦江县城,登上塔山拍照留念。回去不久,任摩逊去世。

绳其祖武 兴业报国

1944年10月,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在动荡颠沛的年代,任摩逊给儿子取名正非,对他寄予厚望。

1962年9月,19岁的任正非高中毕业,次年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大学毕业后,任正非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基建工程兵,直到1983年转业到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工作。

1987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任正非创立华为公司。艰苦创业,筚路蓝缕,华为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跻身世界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