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发展加速度 夯实乡村共富路
共富市集做大做强浦江共富朋友圈
记者 叶赛丽
共富市集不仅是各类特色产品的展示舞台,更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今年以来,浦江县结合各类文旅活动、节假日等举办共富市集100余场,香榧、南瓜、状元面、菜籽油……特色农产品在这里走向广阔市场。创客们作为新兴力量,凭借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让古老的手艺和乡土特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共富市集、特色产品、乡村创客以及相关产业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勾勒出一幅浦江县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乡村走向共富的美好画卷。
品牌崛起
前吴乡的华丽转身
“县里、市里的共富市集我们都参加,场地允许的话,‘吴溪九品’对应的村都派人参加。如果只有一个摊位,我们就在边上拉一个易拉宝,展示我们的产品。”前吴乡宣传委员芮伟成介绍,共富市集搭建起产品展销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销售员”现场登记顾客的联系方式和采购数量,并将采购需求反馈至村里的模式,助力全乡农产品销售。
前吴乡位于浦江县西南部,90%的区域位于通济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二、三产业发展受限。乡里农产品种类繁多,涌现了状元面、菜籽油、九头芥等特色产品。由于村民单打独斗,农产品种植结构不合理、销售渠道不畅、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近年来,前吴乡全面梳理当地闲置土地,立足实际和资源禀赋,大力探索发展各村特色农业产业,以“集体运营+干部经营+村民共营”三营模式发展集体种植产业。
前吴乡创新成立供销办公室,全过程优化土特产的宣传、推广、销售,在原有的毛家村状元面、民生村菜籽油、拉飞南瓜等明星产品的基础上,集中打造吴莱山黄金芽、梅干菜、吴溪大米、桃源村红糖、生态鱼、无花果,“一村一品”产业布局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从“花开几枝”到“百花齐放”。与此同时,前吴乡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发动民间群众参与,提炼出通俗易懂的“吴溪九品”品牌和口号。
“以前农户散卖,产品质量不稳定、价格不统一,名气打不出去,现在打造了‘吴溪九品’,产品质量上升,名气也打响了,别人想要买些产品就会想到我们,线下市集已供不应求。”芮伟成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前吴乡积极参加各类共富市集和农产品推介会,除了具有季节限制的产品,“吴溪九品”每一样都会摆放样品,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曝光度,推动农产品销量增长。
通过“吴溪九品”品牌的打造与市场推广,前吴乡的农业产业实现新的飞跃,在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下农产品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同时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也使得产品的市场价格更加合理稳定,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创客驱动
新光村的活力绽放
共富市集在带动就业增收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市集摊位成本低,适合大学毕业生、农创客等群体就业创业,他们通过市集的平台,展现自我,链接顾客,将自家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推向市场,实现增收。
今年5月,在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一场以农创客为主角的共富市集热闹开市。市集上,农创客们热情地向游客介绍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有新鲜的有机农产品、独特的手工艺品以及创新的农业产品。活动现场,来自本地和周边地区的青年创客音乐人演唱原创乡村音乐,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新光村有260多年历史,曾是典型的水晶加工村,后借助“五水共治”契机,新光村进行水晶行业整治,凭借自身古建筑、乡村环境等资源特色,引入了青年创客,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2015年,陈青松及其团队入驻新光村,开始打造“廿玖间里”青创基地,吸引众多创客入驻新光村。“廿玖间里”创客基地建成之后,凭借历史悠久的古宅和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游客逐渐增多,2016年游客达到了80多万人次,2022年,游客接待突破百万人次。
“市集作为一个展销平台,对产品品牌的推广和销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我们今年参加了40多场共富市集,带动直接收入约50万元。”浦江梨膏糖技艺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清标是各类共富市集的常客,曾因销售渠道有限而陷入经营困难,为寻求销量的突破,他抱着尝试的心态来到新光村,通过“廿玖间里”创客市集这个平台,他的梨膏糖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特产,创新研制的梨膏棒棒糖更是大受欢迎,还在义乌、东阳等地开出了连锁店。
目前,新光村共有创客40余人,商铺50余家,民宿农家乐38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过去的2万元增长到现在200多万元。“什么样的人在,决定什么样的人来。”陈青松说,自己要做的是不断地办活动,引进新项目,吸引更多人来新光村。这几年“廿玖间里”基地每年组织活动100余场,每个周末都会举办活动,音乐会、房车年会……已经成为不少人周末必去打卡之地。
产业联动
杭坪镇的稳健前行
今年上半年,浦江县杭坪镇与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携手在金华世贸城市广场举办“非遗正青春 芍药绽婺情”共富市集,展销山区自产的鲜切花、香榧等土特产,吸引了不少市民选购。
共富市集为共富工坊的产品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共富工坊则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成为共富市集丰富产品的重要来源之一。2022年10月,杭坪镇组织中村、芦峰村、曹源村、大塘村等4个村投资入股,薛家村、乌浆村、石宅村、寺坪村等4个村流转土地,与浙江舞花者园艺有限公司合作打造“舞花者”共富工坊。共富工坊运用“三分六统”模式,由村集体进行分户管理、采收、结算,引入园艺公司实行统一品种、育苗、移栽、药肥、品牌、销售,构建起村企民利益联结共同体。
共富工坊统购统销如同一颗“定心丸”,大幅降低花农以往面临的种植风险,帮助村民在村里安心就业,同时延长合作链条,吸纳周边闲散劳动力从事花卉相关工作。在花期,村民打包一天鲜切花可获利140元,工坊分品种按每枝2—5元统一采购,花农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的美好愿景,呈现出显著的富民效益。
香榧产业是杭坪镇另一张特色产业名片。程家村、壶源村、曹源村等3个村依托香榧资源优势,以资金、资产等方式投资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了村集体品牌“品缘香”香榧,建设了“品缘香”共富工坊,实现香榧技术资源共享,提高了香榧的产量和成品质量,同时在浦江县城区开设“程家香榧”营业店,解决散户香榧销售难题。
在这一发展模式下,村民负责自家香榧的日常管理和采摘工作,共富工坊则负责将统一收购的香榧青果晾晒、发酵以及炒制等加工处理工作,随后用统一的品牌“品缘香”进行包装,运送至开设在城区的香榧专营店进行销售。同时,村集体还积极参加共富市集、农博会等展销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媒体和平台,全方位拓展香榧的销售渠道,形成产、贮、销一条龙的良性发展产业链。共富工坊的建立为香榧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村民们告别了过去技术缺乏、加工复杂、销路不畅的困境,极大激发了他们从事香榧产业的积极性,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每年香榧收获的季节,共富工坊都会吸纳劳动力30多人,集中开展晾晒、剥青果等工作,成为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新途径。
杭坪镇共富工坊与共富市集紧密联动、相互促进,根据季节变化,上半年主推鲜切花产品,下半年主推香榧、花球、花苞等产品,为当地特色产品开辟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让更多优质的土特产走出大山、走向市场。
共富市集作为纽带,连接着产品与市场、创客与机遇、产业与未来,是乡村活力的催化剂。在这里,可以看见从田间地头、山林枝头直接来到市民面前的农产品有了统一的品牌和质量标准,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可以看见带着创意和梦想扎根乡村的年轻人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还将游客和消费者的目光吸引到乡村,成为乡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新纽带;还可以看见共富工坊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既保障了村民的切身利益,又发挥了企业的专业优势,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富市集已然成为乡村发展蝶变的生动缩影与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