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国内新闻

金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贴心守护

(上接第1版)另一方面,“爱心商家”也不易汇集。“‘爱心卡’消费涉及折扣优惠,其中的差额需商户自行承担。”金东区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党支部书记周磊说,作为“爱心卡”试点社区,金都美地采取免除商铺租金和水电费等措施,动员“社区合伙人”商家加入爱心行列,社区的自贸超市便是其中之一。该超市收银员徐女士说:“大家将来都会老去,成为‘爱心卡’商户,既献了爱心,又能尽一份社会责任。”

此外,推行“爱心卡”,提供多元养老服务,意味着大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完善功能、提档升级,资金从何而来?金华按照“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原则,联筹四方资金,建立“爱心卡”资金池,累计投入资金超4亿元。金都美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升级后,设立艾灸馆、理发店、爱心义诊室等场景。如今,该社区70岁的张奶奶在社区理发、用餐、购物,都通过“爱心卡”支付,长期卧床独居在家的王奶奶也习惯刷“爱心卡”购买助浴服务。

截至今年11月底,金华“爱心卡”改革共签约71家居家上门服务商、2997家助餐服务点、2641家爱心商家、155家为老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多元场景,已累计服务4000多万余次。

各方齐出力,优质服务走得远

借助“爱心卡”养老模式,通过统筹聚合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各方资源,金华养老服务正持续朝着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养老服务这条路越走越顺畅。

引导公众参与,携手托举“夕阳红”——

金华联动社会资源,培育一系列养老公益服务项目,近1.7万名“小巷管家”“小巷医生”“小巷骑兵”参与助老志愿服务。“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阵地,组建志愿者队伍,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送药、打扫房屋、剪指甲……对他们的贴心呵护,老人们交口称赞。”叶静忠说。

此外,金华还出台12条“爱心卡”志愿服务积分办法,鼓励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参与志愿服务,逐步形成“志愿变积分、积分换服务、服务促志愿”的良性循环,让“爱心卡”改革共建共享。“我父母都年过八旬,‘爱心卡’让他们的晚年更有保障。身为子女,我们参与志愿服务,让‘爱心卡’改革更加可持续,更多老人从中受益。”市民曹贤妹说。

市场化运作,服务精准又优质——

“爱心卡”改革中,金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家政企业等市场主体进入养老服务行业。针对老人保洁、洗衣、理发、助浴、出行等高频需求以及其他个性需求,通过“爱心卡”链接养老服务资源,精准提供养老服务。

金华唯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爱心卡”签约的养老机构,该公司服务主管金伟鹏说:“我们2022年底成为‘爱心卡’签约机构,现在服务金华6个乡镇。两年多来,服务不断升级,包括陪诊、上门做饭等,受到老年人欢迎。”

有市场,就有竞争。金华通过竞价择优准入机制,提升“爱心卡”商家服务和商品的性价比,促进消费价格普遍优惠约20%,每月平均为每名老人节约养老支出约100元。同时按照服务质量建立退出淘汰机制,对遴选签约的专业养老机构和服务机构进行定期评估。目前,审核不合格服务项目967件次,3家机构退出服务白名单。

“刚开始,老年人对我们的服务不太认可。对此,公司定期对服务人员开展培训,提升技能,现在收到的正面评价越来越多。”“爱心卡”签约机构金华市田野风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服务主管钱舒豪说,“爱心卡”签约的养老机构越来越多,优胜劣汰是一种鞭策,在你追我赶中,大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养老服务行业不断成长,助力“爱心卡”改革行稳致远。

【专家点评】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李伟梁:“统分结合”和“爱心卡”,是金华探索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两大有效做法。“统分结合”灵活区分了老人日间统一照料和夜间分散居住的需求以及统一布点和分开配送的就餐需求,有效实现居家和村(社区)相结合,就近满足老年人群最基本的养老需求。“爱心卡”试点改革对社保卡的单一功能进行丰富和完善,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6+N”多功能服务,更全面地回应了老年人群的服务需求,有效整合和链接政府、企业、村(社区)、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有望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当然,还存在一些难点需要解决,如建立统一的养老志愿服务积分体系,使其具有“存、兑、转、捐、奖”功能,从优质爱心商家、社会组织中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个案管理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