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港”“廊”“链”主战场 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升级
——市委八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以投资之“进”促发展之“稳”
市发改委
2025年,市发改委将聚焦省委省政府“132”核心任务,锚定“港”“廊”“链”主战场,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多抢要素、多上项目、多作贡献,以投资之“进”促发展之“稳”。
紧盯三大要素,尽最大努力抢最多份额。2025年,市发改委将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三类要素,精准研究政策、动态储备项目、高频对接争取,努力完成各类要素争取“全省占比10%以上”目标。
紧盯千项万亿,用最快速度抓项目推进。2025年,针对省“千项万亿”项目,按照“三个一批”分类管理、逐一攻坚、全速推进,力争新建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加快开工一批。按照“能早则早”原则,推动义龙庆高速公路、义乌机场改扩建、金义新区(金东区)金漪湖未来产业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续建一批。打好“领导包联、赛马比拼、督帮一体、三分协调”组合拳,推动华东国际联运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甬金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投资持续放量,力争103个续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0%以上。加快前期一批。聚焦“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重大项目”,提速金武永东城际铁路、合肥至温州高速公路桐庐至义乌段等百亿项目前期,迭代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储备库,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级盘子。
紧盯政策效果,以最强合力优政策体系。2025年,省级“8+4”政策总体上“框架不变、盘子稳定、聚焦重点、优化结构”。突出延续性。对标省级政策体系,延续实施一批、优化调整一批、补充新增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确保上级政策全方位承接落地。突出一致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的唯一基准,牵头建立《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坚持新出台政策审核与存量政策废改相结合。突出实效性。对政策体系进行迭代完善,确保资金、土地、能源、人才等要素高效配置。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聚焦“落实”,干字当头、迎难而上、勇挑大梁。强化“实”的导向,清单化、时限化抓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抓好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周监测、月调度、季研判,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以上、力争10%。加大“统”的力度,专班化、机制化抓落实。发挥专班作用,做大做优“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全量项目储备库。盯着要素争取关键环节,力争要素争取占全省10%以上。昂扬“干”的激情,全员化、闭环化抓落实。班子带头,立行立干,全员“统”、全员“谋”、全员“拼”、全员“赛”,力争发改牵头的7项省对市考核指标整体进位,奋力助推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
全力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市
市商务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全省开放大会对我市开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商务局将坚决扛起开放大市的责任担当,放大优势、拉长长板,为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贡献金华力量。
锚定方向、加压奋进,科学设定工作目标。以建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主平台”、建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主枢纽”为核心支撑,努力实现“打造高能级开放强市、高水平建成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总体目标。到2027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基本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基本确立,高能级开放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基本建成高能级开放强市,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能级开放强市。
聚焦重点、关键突破,奋力抓好两大核心支撑。深化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以新一轮改革为牵引,在完善市场采购方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擦亮世界小商品之都“金名片”;大力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大规模“硬建设”和高水平“软建设”,深化中欧班列融合发展,构建三级差异化服务网络,努力打造辐射华东、贯通浙江、进港达园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华东地区最大陆港枢纽。
善作善为、实干争先,努力实现五大方面跃升。全面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推动自贸试验区、综保区提质增效,推动双综保区协同发展;办好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及其系列活动,持续深化对非交流合作;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排头兵作用,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外资规模。全面提升枢纽辐射能力。加快设施“硬建设”,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等建设;加快运营“软建设”,深化铁路提运单物权化等改革;推动“港产城贸数”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临港制造业。全面提升贸易新动能。升级货物贸易,深化市场采购贸易创新;深化拓市场行动,打响“金华品牌丝路(海外)行”自办展知名度;培育数字贸易,加快建设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创新服务贸易,推动制造业企业分离和外包服务业务。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主体,实施外贸企业培育“蛟龙行动”;实现贸易与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先进制造更高水平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提升产业国际合作水平,构建海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开放环境吸引力。推动涉外服务最优,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推动贸易成本最低,做强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义支付”平台;推动监管效率最高,优化“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
开放是金华最鲜明的标识。下一步,市商务局将深入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努力做高能级开放强市建设行动派实干家。提高站位奋力干,全面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推进新一轮国贸改革落地见效,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实现由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跃升。主动担当靠前干,按照“排位争头部、考核争优秀”要求,聚焦枢纽、平台、贸易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牵头协调合力干,会同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凝心聚力、一体推进整体工作。提升能力创新干,将高能级开放强市建设作为练兵大舞台,全面提升干部开放创新能力,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推进金华国际陆港 枢纽建设提能升级
市交通运输局
2025年,市交通运输局将锚定建成“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国际陆港枢纽目标,向海依陆促开放、创新求变提能级,在“建强主平台、建好主枢纽”上聚焦发力,全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70亿元,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62个,完成年度投资283亿元。
建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提升国际陆港枢纽开放能级。双平台高效运行,完善平台运营机制,发挥国企资源优势、民企市场优势,整合资源,拓展班列,开拓通道,努力将中欧班列打造成“运作市场化、通道多元化、贸易便利化”的高质量发展典范。货源高效集散,优化境外布局,加快境外供货中心建设,提升国内集货能力,加快与主要货源地、物流枢纽、联运中心融合发展。功能融合集聚,优化“港产城贸数”一体化布局,构建物流核心圈、商贸服务圈、临港制造圈“三大圈层”,培育“班列+产业”,实现班列运行与产业发展相互支撑、协同增益,升级“班列+贸易”,推动“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三位一体发展,融合“班列+人文”,促进人文交流,推动“文化软联通”。
放大陆海联动叠加优势,提升国际陆港枢纽通道能级。迭代升级“第六港区”,一体化前置港口功能,全链路整合核心要素,推进与宁波舟山港、温州近洋航运中心全面一体化。深化通关便利,全面简化流程,应用“浙江e港通”,探索进出口货物“直装直提”海铁联运业务。强化“四港联动”,投运金华“数智港区”平台,拓展口岸港务业务联办,开拓近远洋航线,通达境外城市1000余个。
拓宽义甬舟、金丽温开放通道,提升国际陆港枢纽辐射能级。以更高标准提速“两核三区”建设,加快建设华东国际联运港,建成投用义乌苏溪集装箱办理站。以更大力度建强陆港对外通道,开工建设义龙庆高速金华段,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等支撑性工程。以更快步伐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华东国际联运港9条疏港道路,畅通进港“最后一公里”。以更实举措抢滩低空经济赛道,织密“1+9+N”低空基建网,打造“干—支—末”低空航线网,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以更强保障争取要素资源,为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提供硬核支撑。
激发降本增效改革动能,提升国际陆港枢纽政策供给能级。提高口岸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功能多元化迭代升级。做强铁路运输,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常态化开行高铁快运班列,创新性开行铁路内贸班列和“大白箱”示范班列。扩面启运港退税政策,深化综合金融服务。
行不畏难埋头干,勤不言苦抓落实。市交通运输局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坚决扛起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主力军的使命担当,力行“六干”,挑大梁、作表率、勇争先。全员上阵抓落实,大力实施“双强双争双促”行动,以交通干部的“一马当先”推动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万马奔腾”。只争朝夕抓落实,谋定快动、分秒必争,用项目说话、凭实绩交卷,抢抓机遇争要素、咬定目标强攻坚,以一流状态干出一流业绩。量化闭环抓落实,建立清单化、体系化责任闭环,主动作为、靠前协调,以使命必达的担当推动各项部署“一贯到底”,努力为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大局贡献更多交通力量。
全力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
义乌市
在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推动下,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总体方案》。义乌将以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牵引,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坚决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建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努力为金华改革开放大局贡献义乌力量。
全力抓好国家《总体方案》重点任务。《总体方案》提出了5个方面97项具体改革举措。义乌将按照“7+2”推进新一轮国贸改革重点任务落地实施。
“7”即积极在七个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一是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将数字技术全面嵌入市场采购贸易监管服务各个环节,实现贸易全程可溯、风险可控、责任可究。二是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以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形成有利于扩大进口又风险可控的新模式。三是打造高能级贸易平台,推动综保区与市场、口岸、海外仓联动,建设以“全球数贸中心”为标志的第六代市场。四是推动完善跨境电商规则,创新“保税仓+直播”等业态模式,为企业提供监管规则指导等支持。五是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标准建设。开展国家小商品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加快从对标到对接互认再到主动引领的转变。六是创新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创新“全程时刻表”服务体系,提升境外落地配送和海外集货能力。七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拓展国际海运航线,织密欧亚国际公路运输网络,提升服务能级。
“2”即全力强化“两大支撑”。一是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支撑贸易转型、产业升级、城市功能提升。二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宜商宜业宜居之城。
全力抓出一批见效快的改革。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领导先后到义乌调研指导,省级各部门、金华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指导完善改革方案。目前,已有公安部、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和国家移民管理局5个部委在义乌先行落地新试点、新政策。标志性改革迅速迈出第一步,《总体方案》印发后第二天即落地义乌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首单,首单3类商品检测认证效率提升75%,费用成本下降15%至30%。
全力抓实改革落实推进机制。12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国家赋予的改革重任。近期,将召开动员部署会。同时,按照“改革+项目+平台”思路制定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重点改革,滚动实施、梯度推进。
下一步,义乌将深入贯彻金华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金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全力推进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落地见效,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作出更大贡献。
教科人一体推动高水平 创新型城市建设
市科技局
科技创新是金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短板之一。市科技局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刻领会科技创新之于金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坚定信心、全力以赴,以浙中科创走廊“一廊六城”为承载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赶超发展的决心扛起“主战场”担当,为破解新的成长烦恼提供科创动能。
要锚定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目标,做好教科人一体改革、双创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到2025年,全力推进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比达全国平均,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省创新指数排名实现争先进位,争创科技创新鼎1个以上。持续推动科创基础设施建设。新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和技术技能等各类人才,新培育未来产业先导区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到2027年,打造“双一流”大学及学科、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在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等五方面迈上新台阶。
要聚焦推进教科人有机衔接和整体闭合,破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两张皮”难题,实施高能级平台提能造峰等4大行动,谋深谋实18条举措,落实40项具体工作。高能级平台提能造峰行动,以高水平建设浙中科创走廊为引领,在高能级平台打造上取得新突破。高素质人才引育行动,坚持人才为产业所用,在高层次人才引育和认定上取得新突破。高效率成果转化行动,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上取得新突破。高水平产业链发展行动,坚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在高水平产业链群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全市科技力量,协同市级各有关部门,联动高校院所,争取金融支持,努力形成抓落实的坚强保障。优化财政支持,优化资金投向投量,打造“集成、融合、绩效”的财政政策体系。加强双创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重大政策资金支持。强化金融保障,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股债贷保担”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引进耐心资本。强化用地用能保障,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推荐纳入省“千项万亿”项目库,降低初创型科技企业用地成本,加强清洁经济电力保障。
要突出一体化推进,高效率运行工作机制,完善市县、部门、条线沟通协商机制,全市一体、上下贯通、各司其职。加强组织领导,设立教科人一体专班,实现市县、议事、工作、政策、评价“五联动”。落实改革推进,谋划改革清单,明确“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确保改革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优化项目服务,做到“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落实、时限化落地”,合力推进重大项目谋划落地。完善考核评价,按照“该不该、行不行、好不好”的原则,跟踪督促指标、平台、项目、政策等落实到位。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认真落实善谋、强攻、求变、争先的工作要求,破釜沉舟、实干争先、赶超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奠定坚实基础,全力以赴为全省全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着力开展重点产业链培育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经信局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重点产业链培育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抓手。2025年,市经信局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港”“廊”“链”主战场,以“迭代、补短、赋能、解难、督考”为工作总思路,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速8%以上;十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200亿元。
聚焦数字化、集群化、前瞻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我市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机遇,促进传统产业链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集群化为方向,高标准推进金台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等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链,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前瞻性为导向,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开发融合应用场景。充分利用院士专家资源丰富的优势,争取落地一批前沿创新孵化项目。
围绕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平台升级、科创能级提升,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力推进高水平创新主体培育,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实施引才计划。全力打造高辨识度先进制造业平台,坚持先进制造业平台“工业经济主阵地”定位,开展“平台+产业链”融合发展工程。加快布局建设高能级科创服务平台,提升专家顾问团服务质效,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坚持“项目为王”,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加快招引落地一批大项目,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链项目储备库,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深化三位一体招商模式,探索招商新路径,落实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建设投产一批好项目,推进“十链百项重点制造业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升级先进设备。加快实施投用一批数改项目,打造形成富有金华特色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典型模式。
为落实2025年重点工作,市经信局将勇挑重担、干字当头,巩固好态势、跑出加速度,确保工业经济稳进提质,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强统筹、补短板、优服务精准赋能。迭代升级重点产业链培育体系和工作体系,继续提升总链办的统筹服务能力;加大对重点产业链的支持;持续开展“金心助企”、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大化解等活动;对规上企业开展全域、全面、全程诊断服务。项目化、清单化、时限化压茬推进。全面抓实年度工作任务和改革清单。开展重点产业链精准画像,完善互通机制,构建快速响应、高效落实的工作体系。周监测、月调度、季复盘督导服务。定期召开总链办会议,分析各链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和路径举措。优化通报督考机制,每季度组织督导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并进行通报。
下一步,市经信局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聚焦重点产业链培育,以“十个一”举措为抓手,持之以恒抓好工作任务的推进,不断增强我市重点产业链竞争力,为加快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叶永永 钱迎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