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4亿数据入“脑”成生产新要素

横店影视智能化资源对接提速

本报消息(记者 潘毅 董超毅 陈启宇)30家影视供应链商家、160余个摄影棚、300多个实景拍摄基地、14万名注册群众演员信息,360多万条历史参演角色数据……横店依托本地海量影视数据,归集相关产业资源,打造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大脑平台。自2022年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处理数据超4亿条。

现在,每天有超过5000人使用该平台,服务从业人员超千万次,为群演提供近150万次就业机会,让低频群演参演率提升50%。“影视大脑”工作人员冉庆寒表示:“平台初步实现角色和群众演员的双向智能匹配推荐,大幅提高了剧组选人的效率。”随着每天约20万条新数据的加入,“影视大脑”的服务能力不断优化,逐步渗透到横店影视制作的每一个环节。

闫丽敏是一名特约演员,来自河南,成为“横漂”已有5年。在浙里办App的“横影通”小程序内,培训、演员证、剧组、作品、报酬等相关信息是她演艺资历的佐证。这些信息同时已被“影视大脑”抓取,结合身高、体重等7个基础标签以及44个业务标签,生成一张包含演员学历值、作品值、敬业值、专业技能值以及人气值的五维评价图。闫丽敏的综合评分94分,推荐的角色关键词为“反派”“仙风道骨”等。这一数据化评估为她赢得更多机会,也使她的职业道路更有方向感。“11月底我还在吉林长春,扮演《断亲后,中医老太传承荣耀》中女主角的儿媳,一结束就赶回横店,在另一部短剧中扮演女主角的儿媳。”原先在横屏影视剧中戏份有限的闫丽敏,如今频频在短剧中担任女一、女二的角色。

“横影通”之外,“影视大脑”的“云勘景”功能则为剧组提供了高效选景服务。资深影视美术师许涌已多次使用该平台,在他的电脑屏幕上,横店各拍摄基地和摄影棚的详细数据一目了然,包括场景特点、使用档期等信息。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催生新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释放更多经济潜力。”东阳市大数据发展中心主任陈皖东介绍,“影视大脑”目前已实现剧组前期筹备时间缩短30%,拍摄综合成本降低10%。该平台构建了包括“云勘景”“横影通”“供应链系统”“政企通”“决策分析”等在内的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了为剧组、“横漂”演员及影视企业的一站式服务。

未来,东阳将加大人工智能在影视文化产业上的应用探索,建设影视高质量数据集、语料库,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助力横店影视文化产业迈向影视制作智能化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