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一个关于蜂蜜、竹笋和麦芽糖的甜蜜故事

温暖不少金华人的朋友圈

余茂棠接过社工送来的麦芽糖时,既惊讶又感动

记者 董金姣 文/摄

“帮我卖蜂蜜,反倒给我送糖,她这人真好,一定代我谢谢她!”元旦前一天,家住婺城区箬阳乡箬阳村的余茂棠接过社工送来的麦芽糖时,既惊讶又感动。就在几天前,社工们刚来过他家,那次是专程来送卖蜂蜜的钱。出于感谢,他立马扛起锄头到山上挖了一堆竹笋,请社工们帮忙带下山送给那位好心人。

正是余茂棠这个质朴的举动,感动了穿梭在高山和城区的社工们。很快,一个关于蜂蜜、竹笋和麦芽糖的甜蜜故事,温暖地出现在不少金华人的朋友圈里。

水果店主帮忙代卖蜂蜜

老人挖竹笋回馈感恩

余茂棠今年76岁,平时就他和老伴在家,夫妻俩平时卖点高山茶叶和土蜂蜜增加家庭收入。今年养的蜂不多,大概10个蜂箱,酿的蜂蜜本不多,加上没销路,下山到城里卖蜂蜜又不方便,他一度为卖蜂蜜而发愁。

去年10月,箬阳民政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余茂棠家走访时得知了他的心事,主动提出把他家的土蜂蜜带到城里去卖。工作人员张凌告诉记者,她平时会去江北东上小区一家水果店买水果,在接触中,发现店主彭艳很有爱心。“我问能否把蜂蜜放到她店里卖,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社工们专门为老人的土蜂蜜做了一张销售广告,连同10瓶蜂蜜,留在彭艳的水果店。“一瓶一斤,一斤70元,蜂蜜送去的时候,她就要把10瓶的钱先给我,让我转交给余爷爷,相当于她先全部买下,然后再慢慢卖。”张凌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帮老人卖蜂蜜,并不清楚是否好卖,彭艳提出自己垫钱买下所有蜂蜜的时候,她内心很感激,但还是婉拒了,“先试试看好不好卖,但不好意思让她全部买下”。

上月下旬,张凌再次来到彭艳的水果店,得知余茂棠的蜂蜜已经卖了一半,内心很为老人高兴。她原本想着先把卖掉蜂蜜的350元给老人送去,其余的继续慢慢卖。但彭艳这次坚持把没卖完的蜂蜜钱也先给余爷爷。“她说快过年了,老人可能也盼着卖蜂蜜的钱,还叫我不要跟老人说她垫钱的事。”张凌说。

上月25日,张凌和同事专程赶到余茂棠家送去700元“卖”蜂蜜的钱。老人非常感谢城里那名素不相识帮他卖蜂蜜的老板娘,特意跑到山里找笋挖笋,请社工带去给对方。

当天从山上下来后,张凌就直奔彭艳的水果店,第一时间转赠竹笋,转达老人的谢意。彭艳收到这份礼物时,也被老人的举动感动,为了回馈这份情谊,她又拿出一桶麦芽糖和两袋面条,请张凌下次去箬阳时转送给余茂棠。

“她说借麦芽糖的甜蜜传递她对余爷爷的感谢以及祝福。”张凌告诉记者,这样的互助与回馈,让他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善意,更鼓励大家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人,用行动去传递爱与关怀。

这位水果店主还为

多名农户悄悄代卖过

“蜂蜜和麦芽糖”的故事已足够甜蜜和温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彭艳50多平方米的水果店里,除了余茂棠的蜂蜜,还有磐安县玉山镇一农户家的香榧、婺城区白龙桥镇一农户家的麦芽糖。

走进彭艳的水果店,能一眼看到货架上的蜂蜜、香榧、麦芽糖。她告诉记者,目前店里代卖的品类不多,量也不算大,她的店开在这里,代卖都是顺手的事,很多朋友和顾客并不知道她代卖的事。“希望尽点微薄之力为农户们多卖一点农产品。”她说。

除了受朋友之托,彭艳早在前年就在为金东区曹宅镇一名做血透的老人代卖农产品。她买过这名老人种的玉米等蔬菜,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他要做血透,生活不易,还在种甘蔗、卖红糖,便主动联系老人,帮他代卖。老人很惊讶很感激。

张凌是彭艳的顾客之一,平时在接触中,彭艳了解到社工们在做公益,心里很是佩服。去年5月的一天,在箬阳民政服务站的协助下,彭艳为箬阳乡的老人们送去一批爱心物资,哈密瓜、橘子、大米等,小汽车足足拉了3车。

彭艳和丈夫都是外地人,在金华已生活18年。她说,刚开始做水果生意时遇到了不少困难,经历过生活的不易,但也得到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现在水果店生意还可以,希望能为有需要的人做点事,帮点忙,尽一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