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满街腊八粥香 暖心暖胃暖寒冬

记者 吴彰义 赵如芳/文 胡肖飞/摄

昨天是腊八节,我市大街小巷弥漫着腊八粥的香甜气息,各社区、公益组织纷纷开启“熬粥模式”,让这一古老民俗在寒冬中散发出浓浓的温情。

一碗腊八粥

备受欢迎

昨天上午8点不到,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东莱社区网格员与盛世绿园幼儿园的老师们就忙着为居民盛腊八粥。“桂圆、莲子等材料头一天就准备好了,凌晨4点起来熬粥,熬了5大桶还不够。”一名忙着盛粥的老师说,腊八粥很受欢迎。

在三江街道阳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高龄老人方阿姨一大早就拿着饭盒来打粥。腊八为辖区居民送粥,这是社区党员陈爱球的承诺,已经坚持了8年。为了让不方便出门的孤寡、独居、困难老人喝上这碗粥,阳光社区还专门组织暖芯伴服务团队志愿者送上门。“粥到福到,社区一直很关心我们老人。去年腊八我在医院住院,志愿者还将腊八粥送到病房里,心里温暖极了。”高龄老人张秀英说。

在西关街道西关社区,一碗碗腊八粥送到了工地、街头、养老中心,让新就业群体和居民一起温暖过腊八节。“平时都是我们为顾客送餐,今天有人为我们服务,给我们送腊八粥,很开心。”骑手小哥捧着热腾腾的粥,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腊八粥由多种谷物和豆类熬煮而成,不仅有五谷丰登的好寓意,还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望。”婺城区城北街道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刘改惠说。该社区在邻里中心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和居民送上暖心腊八粥,传递祝福。

婺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是一派热闹景象,婺城区文明办联合幸福家人公益十三区开展爱心送粥活动。无论是忙碌在街头的环卫工人、交警,还是匆匆忙忙的上班族,都接到志愿者们准备的一碗腊八粥,暖身更暖心。“喝下这碗腊八粥,身子一下就热乎了,感觉干活都更有力气了。”一名环卫工人笑着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各社区、公益组织熬好的粥,一部分在社区活动中心、街头供市民自行领取,另一部分则送给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以及新就业群体、外来人员,让他们感受节日温暖。“通过送腊八粥,营造浓情年味,传递温暖和爱心,让传统得以延续,让社区居民的心联系得更紧密。”高畈社区党委书记范俊英说。

残疾人施粥感恩社会

从1月2日起,一群残疾人在东阳街头施腊八粥,他们或下肢瘫痪,或双目失明,尽己所能为他人送上一份心意,表达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东阳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书记虞向红是“中国好人”,多年来扶弱助残,经常关爱一群因生病、意外导致脊髓损伤的“轮友”,了解到他们有回馈社会的愿望。今年腊八节前,得知有爱心人士捐款煮腊八粥,虞向红主动对接,在东阳城区设置施粥点,让残疾人来施粥。

“我去的施粥点位于通江路,那里有个垃圾中转站,我们想为环卫工人送去关爱。”今年50岁出头的周兰珍说。周兰珍在一家卫浴店工作,2019年卸货时,不幸被砸伤,从此坐在轮椅上。第一次参与施粥,她很重视,一桶桶腊八粥还没到,就先到通江路等候。开始施粥后,她一手拿杯子,一手拿大勺子,装满一杯后,递给过往的路人。当看到路人接过腊八粥时脸上绽放的笑容,周兰珍心里暖洋洋的:“我虽然残疾了,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也能为他人做点事,活着就有价值。”施粥期间,环卫工人在外劳动,周兰珍和志愿者们将粥分装到杯子里,盖上盖子,等待环卫工人回来品尝。

残疾人马卫边也来到施粥现场,记录下“轮友”们施粥的场景。马卫边25岁时因意外导致下肢瘫痪,在经历命运打击时,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要上坡时,有陌生人主动推一把;乘坐轨道交通时,总有人伸出援手。社会帮了我们,我们应该感恩社会。”过往路人从残疾人手中接过腊八粥,纷纷说谢谢。“特别是年纪大的路人,很体谅我们,说我们这个群体身体不便还要施粥,他们非常感动,表示以后会多关爱残疾人。”马卫边记住了路人的话,感受到回馈社会的快乐。

1月4日,在东阳市中山路38号,盲人戚小慧在自己的推拿店里免费施粥。她出资1000元,请爱心单位将粥煮好,店里的阿姨将粥装到杯子里,送给路人。一名住在附近的大姐喝过腊八粥后,亲了戚小慧一口:“你眼睛看不见,还给我们送粥喝。”还有一些老街坊说,要拍下图片和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感谢小慧施粥。听了这些话,戚小慧笑了:“当盲人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回报社会,表达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