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东阳紫溪村擦亮“村字头”文化品牌

本报消息(记者 卢师慧)近日,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两件喜事为村庄发展注入新动力:独具特色的村标亮相,“高校+乡村”共建新模式开启,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与全面振兴。

当天,在村民的期待中,经过两个月筹备的村标揭牌仪式在金华市文化特派员彭博的发言中拉开序幕。紫溪村村标以“紫溪”村名作为核心图形元素,巧妙地将“紫”字与村域地貌艺术融合,打造出极具文化识别性的符号。标志中,山间溪流的设计寓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革命精神,下半部分笔画呈现出水墨人文情怀,与文化建乡主旨完美契合。色彩以蓝绿为主色调,蓝色象征开拓创新、友好包容的乡风,绿色体现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彰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定决心。村标右侧的印章设计,凸显紫溪作为新闻先驱邵飘萍故乡的历史意义,强化红色文化传承地的身份,展现革命记忆与发展使命。

去年7月,彭博初到紫溪村,便被其深厚文化吸引。邵飘萍故乡这一身份,让彭博对紫溪村多了份特殊感情。经过多次走访调研,一个围绕“形象构建、人才培养、活动宣传”3个层面,打造富有村域特色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项目策划应运而生。去年9月,彭博所在的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举办村标设计大赛,历经两个多月的报名、参赛、投票,共收集有效作品48件,校内筛选出20件,再经网络投票选出6件,最终由村委、街道、高校共同选定黄懿珍同学设计的标志作为“红韵紫溪”村标。

紫溪村党支部书记邵立宏说:“这些年,紫溪村积极进取,2024年获评省级未来乡村。村标的形成,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更激励紫溪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村标揭牌仪式结束后,紫溪村会议室里,南市街道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高校+乡村”共建合作座谈会热烈展开。双方达成共识,将秉持“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合作。如依托高校学术优势,与村党支部合作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和理论学习活动,与飘萍小学共建“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借助互联网打造综合平台,提升红色文化品牌管理质量与运营效率;互派专家学者授课辅导,培养宣讲人才,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建设数字档案和资源库,助力红色文化传承;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新时代人才等。

“此次合作旨在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与人才资源,结合紫溪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品牌。”南市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乡村”共建模式为紫溪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将有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兴村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