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牌“码”上有数
武义西联入选省“乡村著名行动”
本报消息(记者 巩长青)日前,记者从武义县西联乡获悉,该乡以地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成功入选浙江省“乡村著名行动”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成为武义县唯一入选案例。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指导各地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省民政厅组织开展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典型经验做法征集工作。以此持续深入探索加强乡村地名建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模式,全面提升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西联乡以“数字门牌建设”为契机,立足特色资源禀赋,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和产业发展,突出基层治理、文化宣传、乡村共富“三个聚焦”,充分挖掘乡村地名的重要社会价值,推动乡村地名融合发展,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在西联乡马口村,村民鲍益文扫描家门口的数字门牌二维码,轻松进入村情信箱页面,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不一会,村文书何佳便上门来为他详细讲解第三代社保卡办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鲍益文之所以能够通过数字门牌系统便捷地反馈问题并得到及时解决,得益于西联乡数字门牌系统的广泛应用。该系统通过对西联乡标准地名、地址进行梳理,并由省民政厅统一赋码,实现“一纸一牌一码”的便捷管理。
记者看到,数字门牌系统首页中间位置设有公开村情信箱等8个快捷入口,方便村民随时了解村里的情况,有问题可直接通过该系统反映。鲍益文说,家里老人多,自己平时在外居多,有了数字门牌,就算不回村也能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村文书何佳介绍,每当有村民通过数字门牌系统反馈问题,后台收到都会及时处理,问题基本会在当天得到解决,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村民满意度。
截至目前,西联乡已实现全乡1810户规范挂牌,访问数达1万余人次。通过对地名的整理,命名乡村微地名20余处,充分挖掘红色地名文化资源,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并融合20余种农文旅特色产业产品,采集商超设施、推进线上服务,帮助村民代销农产品40余万元,发放小额普惠贷款652户,辐射带动4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