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新闻三秒区

“红头文件”莫轻信 当心掉入诈骗陷阱

记者 季俊磊

近日,兰溪市公安局诸葛派出所民警成功劝阻正遭受网络诈骗的市民王先生,起因是一份“红头文件”。

此前,王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他有198588元的贷款额度,短信上还附上一个链接。他点击链接后,按照网页指示完成身份注册,发现可以“提现”50000元。输入银行卡号后,页面却显示“银行卡输入错误”,他随即联系网页上的“客服”。“客服”发给他一纸“红头文件”,抬头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称其银行卡操作错误导致账户冻结,需要预存贷款金额50%的保证金来解冻,等支付完解冻金后,会将借款一并打进其账户。

“我刚开始有些疑惑,但看到红头文件上公章齐全,便信以为真了。”王先生说,当他表示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时,“客服”提供一个小程序商城,让他分次消费以补足余额,还威胁他不及时解冻将影响个人征信,甚至波及子女。正当王先生按照对方指示操作时,诸葛派出所接到平台预警信息,民警立即与王先生取得联系,并火速前往其所在地紧急劝阻。

“这些所谓的‘红头文件’‘客服’都是假的,目的是骗取钱财,涉及个人征信和波及子女之类的术语,都是用来唬人的。”民警向王先生详细讲解诈骗分子的套路,还给出类似诈骗案例,王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了,当即删除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

记者了解到,类似“红头文件”诈骗虽已屡见不鲜,但诈骗分子依然屡屡得手。比如,编造免费领取“养老金”等虚假项目,通过邮寄文件引流,建群设下圈套,安排托在群聊中制造成功申领资金的假象,步步引诱转账。又如,以“境外有资产需要解冻”为幌子,以高回报、高返利为诱饵,依托网络平台拉人头,进而收割钱袋子。综观这些案例,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伪装官方权威形象,紧跟政策热点,利用信息差,且专挑中老年群体下手。

不久前,央视新闻也曝光了此类诈骗,诈骗分子打着“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旗号,拿着印有“民政部”3个大字的“红头文件”实施诈骗。“从法律层面看,它不仅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诈骗罪、招摇撞骗罪等多项刑事犯罪,还可能衍生洗钱、电诈等关联犯罪,引发次生危害。”浙江恒美律师事务所律师蔡定方说。

“诈骗分子往往潜伏在各种微信群中寻找目标,找准目标后伪造红头文件实施复合型诈骗。”办案民警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认清诈骗手段本质,核实文件真实性,切勿被不法分子所谓“账户资金被冻结”“将承担法律责任”等说辞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