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画水把牛文化搬上墙
记者 张海滨
“黄田畈,三月三,牛盛达千余头。”这是民国史料记载的东阳市画水镇的黄田畈牛市盛况,黄田畈牛市素有江南第一牛市之称。如今,该镇把这些历史都搬上了墙。
1月8日,记者在黄田畈看到一面牛文化墙和八华文化墙,八华文化墙高约4.8米、长约26米。牛文化墙高2.2米、长约50米,展示了八华文化和黄田畈的牛文化。
画水镇文联主席蒋有军是这两面墙的设计者。他说,接到镇政府设计展示画水八华文化和牛文化的文化墙任务后,他就对画水和黄田畈的历史进行了梳理。画水最有名的当属三月三庙会。农历三月初三是当地集市贸易日,又正值春耕前夕,三月三庙会实际上就是春耕物资交流会。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食品、农耕用具、竹木各品类商品应有尽有。其中,最大宗的商品就是耕牛,并慢慢形成江南第一牛市。据1993年的《东阳市志》记载,黄田畈耕牛市场,民国时成交数量逾千头,1981年到1983年每年成交两千多头,客商来自江苏、安徽、江西和浙江各地。
经过多次构想,蒋有军决定,八华文化墙东面以八华实景为背景,展现八华宝塔寺,西面展示许谦八华学规及八华书籍,充分展示八华文脉。牛文化墙以还原明清画水状态为主,再现一桥二桥、码头集市、桥头屋等集市状态,还有养牛溪滩、牛市等场景,再现繁华的黄田畈江南第一牛市。
“千年古镇画水,百年繁华黄田畈,传承历史的文脉,讲好地方文化故事,这两面墙不仅能让外来游客很快了解画水,了解黄田畈的牛文化,而且也是孩子们很好的乡土教材。”蒋有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