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民生财经

5%撬动100%永康“钛系列”凭什么这么牛?

记者 周晗盛 叶燕琪

2018年,永康钛杯(壶)面市。

2024年,钛杯(壶)占永康保温杯总产值的5%左右。

“5%”对永康保温杯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是重塑产业新格局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种子”。它扎根在永康保温杯产业土壤之中,或将为这片土地催长出一片更大的“产业森林”。

勇闯新赛道

拿到市场“入场券”难吗?

在永康,最早将商机瞄准钛杯(壶)的是浙江飞剑科技有限公司。“原先永康市保温杯原材料以不锈钢为主,钛杯(壶)具有抑菌保鲜、轻盈等优点,和消费者需求不谋而合。”公司董事长夏飞剑选定将钛杯(壶)作为打开新市场的“利器”。2012年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启动钛技术研发,2018年成功将钛材料应用到杯壶器皿上,推出“千元钛杯”。“从出品到量产,品牌建设就投入了上亿元,目标是做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钛杯(壶)。”六年时间,夏飞剑团队承压前行,打通了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全链条。

做让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钛杯(壶),是一件“难却正确的事”,拿到这张市场“入场券”更是需要历经多年行业布局。

这是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钛材料并不罕见,但要将钛元素运用于小小的杯壶须有“首创”意识。浙江飞剑科技在钛杯(壶)的抽真空、焊接、表面结晶处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程自主可控,推动了永康钛杯(壶)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钛杯(壶)的制作从原材料开始,要历经145道工序锤炼,通过核心“晶钻科技”技术加持,1000℃高温技术处理,才会形成表面独特而均匀的结晶层。

这是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融合。一个好的钛杯(壶)需要全产业链“齐步快走”,原材料供应、技术提升更是环环相扣。近年来,拿到钛杯(壶)“入场券”的龙头企业,在小众赛道上“一路疾驰”,含“新”量、含“金”量不断提升,带领永康钛杯(壶)努力攀向中高端产业链。譬如,钛金属在不同的温度会形成不同的颜色结晶,这一特性给永康市钛杯(壶)工艺创新带来了启发。永康市奥伯顿科技有限公司瞄准彩钛工艺,采用高温结晶、彩绘、烤色、雕刻等多工艺融合打磨,钛杯(壶)得以呈现出缤纷色彩。

抢滩成功离不开企业的战略眼光和转型决心。最早拿到钛杯(壶)市场入场券的企业,大多深耕小五金行业多年,资金基础雄厚,技术团队成熟,销售渠道稳定。

事实证明,钛确实让传统制造业再次站上行业风口。据不完全统计,永康生产纯钛保温杯企业有50家以上。

蜂拥而至

钛杯(壶)“卷”对方向了吗?

凭实力拿到“入场券”并不意味着拥有市场“通行证”。

从钛杯(壶)产业纵向发展来看,让更多企业参与,这本质上是市场竞争,是好事。“在钛杯(壶)产业的发展初级阶段,会出现企业模仿竞争,这是市场发展常态。”浙江师范大学区域研究所所长朱华友认为,对行业生态多主体参与应持鼓励态度,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

从行业横向对比来看,永康钛杯(壶)行业内卷方向似有偏差。

拼价值不拼低价。“企业一哄而上,钛杯(壶)出现了不少低价仿冒品。”“说是钛杯(壶),含钛量可能为0%。”“什么价格都有,几十到上百上千。”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钛杯(壶)行业生态仍有待优化。部分企业为追求低价出售,将内外喷涂钛粉的覆钛杯也描述为纯钛杯,价格只需几十元。“以次充好误导了消费者,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不利于永康钛杯(壶)品牌的培塑。”夏飞剑认为,长此以往,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钛杯(壶)行业供需两端皆无长利。

要长远不要短视。“当下,钛杯(壶)具有很多优点,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这对于永康整个保温杯行业来说都是好事情。”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杯壶分会秘书长许崇毅认为,在与海外保温杯百年名企的竞争中,钛杯(壶)的出现为永康保温杯行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应该鼓励更多企业有序参与。

《消费日报》认为,钛杯(壶)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杯壶行业在材料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产业链高附加值空白。从2022年走俏市场,钛杯(壶)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重韧性不玩“噱头”。钛杯(壶)具有原材料高、生产成本高、技术生产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从产品的精工、上色结晶,再到成品,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永康企业较少。”开心优选·永康钛杯供应链负责人陈鹏介绍。在永康市,掌握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进入钛杯(壶)行业的企业多,行业整体竞争实力并不高。

“要良性地‘卷’,要在一个平台上去‘卷’,在产品合规的基础上各显神通,在遵守行业底线上提质提优。”许崇毅认为,只有齐心协力呵护行业生态,把钛杯(壶)市场蛋糕做大,行业才能立得住、走得远。

乘风再起

何以再造下一匹黑马?

十年磨一剑。从2012年启动钛技术应用研发,到2022年产品走俏市场,永康钛杯(壶)实现从0到1的破茧。

从1到100的行业蝶变,靠什么?优质产品才是市场通行“硬通货”。

强技术,竞进提质。当下,钛杯(壶)卡脖子的技术难关并不少,如钛焊接管涨型容易破裂、不锈钢与钛材料焊接时的气孔问题等。“钛焊接管的涨型幅度小,超出20%的幅度就容易破,报废率高。但是很多杯壶类产品都超出了这个幅度。”永康市奥伯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秀雨苦恼该项技术难题迟迟未被解决。

拔节生长之声毕剥作响。

杨秀雨苦恼的行业痛点被列入永康市行业关键共性(卡脖子)及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中,通过“张榜招贤”方式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率先打通全产业链,为永康钛杯(壶)发展积蓄新一轮成长力量。

树品牌,行稳致远。在钛杯(壶)行业中,品牌建设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在天猫京东抖音电商平台,单款渠道爆品一年销量15万只。”开心优选·永康钛杯供应链负责人陈鹏深谙此道。线上,壹滴水EDISH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打响知名度;线下,与礼品商、茶叶商等异业品牌深度合作,实现渠道协同。多品牌储备布局细分领域,如儿童杯系列“熊熊之吻”和茶具系列“茶旺”“茶如意”品牌,精准覆盖不同受众。

从卖产品赚差价到卖品牌赚溢价,再到渠道建设和生态链的打造,永康钛杯(壶)向多元化品牌生态圈构建发力,形成差异竞争优势。

聚众智,再掀新潮。作为永康保温杯的细分赛道,钛杯(壶)发展后劲十足。“钛杯(壶)需要的工艺水平高,投资成本大,成品率很低,愿意承担且能承担起风险的企业并不多,前期尝试过但失败了的企业也有。”永康市天牛五金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红旗坦言,钛杯(壶)是个难“搞”的产业。

从一隅到全局,把难“搞”的产业做优,是永康钛制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将钛用到了户外产品,首创了蜘蛛炉。炉体规整小巧、携带轻便、燃烧效率高,比传统卡式炉更受消费者喜爱。”浙江原始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线上销售负责人徐飞飞介绍。瞄准细分市场后,新工艺、新设计为永康钛杯(壶)注入了发展动力,产业得以寻找到新的增长极。

如今,越来越多的保温杯企业选定钛制品赛道,钛杯、钛壶、钛锅……这支庞大的行业队伍一步一个脚印,攀高向新,擘画产业发展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