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3版:市两会特刊

推开畲乡之门 看见共富新篇

武义柳城畲族镇党建引领促农文旅融合发展

巩长青 鲍伟剑

无论何时步入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所见之处皆是如画的景致与蓬勃的活力。

近年来,柳城畲族镇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成功打造出了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畲族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特色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2024年柳城畲族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773万余元,旅游综合总收入破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12.5%。

牵牢经济发展“牛鼻子”

在项目建设中锻造党员干部

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新年伊始,柳城畲族镇党员干部的步伐更加坚定而急促。在镇政府的公示栏上,“奋进之星”的照片被贴在了显眼的位置。

一子落,满盘活。去年以来,该镇多个重点项目成功运营,让柳城人尝到了甜头。去年3月30日,汇聚民族特色的宣平小吃街一开街,就释放出强大的磁吸效应。截至目前,这条小吃街已累计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带动各项收入超过千万元。

去年11月,该镇的豆斗研学基地迎来了首批远方的来客,这标志着以一颗豆子为起点,撬动整个产业链的目标——“点豆成金”,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据了解,豆斗研学基地依托于该镇引进的宣森豆腐产业园。该项目投资5000万元,于2023年正式投产。此后,在“百镇共建强基”行动的强力支持下,宣平豆腐从武义走向永康,如今又走上了金华人的餐桌。如果说一块豆腐的“远行”是在人们心中贴上了柳城特色的标签,那么吸引更多人来柳城品味宣平风味,则是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的初衷。为此,在柳城畲族镇与永康市江南街道的共同支持下,宣森豆腐产业园依托其现代化的豆腐加工工厂,打造了目前全国规模领先的豆腐研学基地。

“没有两地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我们难以如此迅速步入正轨。”豆斗研学基地负责人雷郑红感慨道。在研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江南街道则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基地通过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和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与前湾村红色教育基地有机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学生们在这里既能了解豆腐的制作工艺,又能亲手参与制作,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柳城畲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不仅肩负着传承宣平豆腐文化的重任,更成为了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柳城畲族镇的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向上争取了2000万元政府专项债用于打造文化旅游中心及潘絜兹艺术馆(美术研学基地);总投资1000万元的百丈水民宿项目正加紧施工;车门村茶园民宿、云溪村文旅康养等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柳城畲族镇,项目不仅是发展的引擎,也是党员干部锻炼成长的实践场。整个项目周期不仅是项目的成长历程,更是党员干部能力提升的宝贵过程。与此同时,该镇全面落实“三清单两项目”制度,深化落实党建责任制,以县后、县前两个省级“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为标杆,“一村一策”强力推进优秀村以强带弱、后进村整转提质;并成立了3个效能督查工作组,深化镇村干部“四联动”一体化平时考核,推行“正负面清单”考评机制。截至目前,已发布通报6期,选树每月“奋进之星”9批次共54人次,持续激发了奋勇争先的强劲势头。

扩空间优政策

政府与投资商“双向奔赴”

乡村民宿,这一连接农村与城市的桥梁,不仅承载着城市的休闲需求,更寄托着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一辆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车缓缓驶入柳城畲族镇,游客们兴奋地交流着:“听说这里的民宿特别美,还能深入体验浓厚的畲族文化呢!”

近年来,该镇民宿产业的大力发展,不仅盘活了乡村资产,更是带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从柳城畲族镇去年的重点项目列表中不难发现,70%以上的项目都与民宿紧密相关,这无疑是政企双方共同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佐证。

走进秘境·梁家山景区,那些由古民居精心打造而成的精致民宿,依托其悠久的历史建筑和周边的壮丽自然景观,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璀璨明珠。这些民宿在保留古村原始风貌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的舒适设施,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领略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里真是世外桃源,既有古村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生活的便利。”入住在此的宁波客人王先生赞叹道。他是在当地旅行社的建议下来到这个有着凤凰图腾的小镇,并入住了半山腰上的民宿,而且价格特别实惠,让他感觉物超所值。

梁家山民宿曾被誉为武义人的后花园,但因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和丰富的业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守着“金饭碗”却挨饿,这不是柳城人想要的结果。为了推动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柳城畲族镇政府积极寻求与优质运营公司的合作机会。去年,在镇政府的积极促成下,秘境·梁家山景区与武义诺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携手。诺舟旅游凭借其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资源,成为了梁家山民宿集群的新运营主体,为民宿群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公司负责人楼永浩说:“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底蕴,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梁家山的魅力。”

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也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政府不仅加大了对民宿周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了道路、水电等条件,还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村景联建项目,以求最大化发展。

如今,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柳城畲族镇的民宿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众多企业看到了该镇民宿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纷纷前来投资扩建。位于柳城车门村的青枫谷民宿,计划总投资1300万元改建民宿酒店和餐饮大楼,一期预计将在2025年5月1日前开业;自在山谷民宿也启动了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打造悬崖民宿,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江下村曾是浙江省首批农家乐集聚村,村里有着良好的民宿基础。为更好地提振江下村乡村旅游市场,柳城畲族镇投资180余万元实施江下乡村旅游重点村改造提升工程,新建荷花栈道、景观打卡点,改建水堆房,并对演艺广场设备进行了升级。目前,这些项目都处于收尾阶段。

与此同时,该镇还出台了《柳城畲族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当地村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产业,并拿出80万元资金进行奖补。

建强特色招牌

农业迭代升级种出双份效益

柳城地处武义南部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这里农业独特的地方特色。近年来,该镇紧扣“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的发展思路,成功构建了城南片以茶叶、猕猴桃为主导,城中片以“药稻轮作”“菌稻轮作”为特色,城北片则以宣莲、水稻轮作为核心的农业产业格局。这一格局不仅凸显了柳城畲族镇农业的特色与优势,更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宣莲,中国三大名莲之一,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一直是柳城畲族镇的特色农业名片。然而,面对有限的种植空间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束缚,宣莲产业的发展曾一度遭遇瓶颈。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柳城畲族镇积极寻求创新,与省市农科院携手,大胆引进水果莲品种,成功推动了宣莲产业的迭代升级。去年,全塘口村的试种成果喜人,通过品种迭代,同一块土地上既能收获新鲜可口的水果莲子,又能产出可供后期加工的干莲。数据显示,试验田宣莲亩产值从原先的6000元—8000元跃升至12000元—18000元,经济效益实现了显著提升,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在宣莲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柳城畲族镇的其他村庄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模式。郑迴村便是其中之一,冬季,羊肚菌在温暖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为村民们带来了增收的希望;而到了夏季,水稻则接过了羊肚菌的接力棒,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轮作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收入来源。青坑村则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马家柚的树下套种了300亩芍药,不仅打造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美化了村庄环境,还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县前村村民们则利用水稻收割后的闲置土地种植元胡,既增加了收入,又为土地提供了养分,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创新的农业模式,为柳城畲族镇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将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柳城畲族镇进一步整合资源,精心打造了“多彩山乡”共富联建党建示范带。这一示范带以宣平小吃街为纽带,将宣森豆腐、十里荷花、浙星茶叶等知名企业以及雷家民宿、自在山谷、青枫谷等高等级民宿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了1347共富矩阵。这一矩阵的构建,不仅促进了农业、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还为柳城畲族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去年10月底至今,已有300余辆大巴驶入柳城畲族镇,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柳城畲族镇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镇里推出了一系列奖补政策,进一步激发了旅游市场的活力。游客们沿着1347共富产业带游览,不仅可以领略到柳城畲族镇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还能在四季变换中购买到各式各样的农产品。这种就地销售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还带动了农民增收,实现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再攀高峰绘新篇,又启新程领风骚。柳城畲族镇将深入践行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着力强党建、兴农业、促旅游、挖文化、育人才、拓市场,奋力开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农文旅融合“柳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