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宁能:创新探索绿色热电联产融合的生动实践
王卫英 卢如飞
2024年12月18日,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西一支线供热管线项目正式竣工。全长2.5公里,管径为DN450的西一支线供热管线,从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母管预留口接出,途经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片区洋埠镇下肖村、戴家村,直至浙江丁丁纸业有限公司。
“该管线可为洋埠镇片区企业再提供最大每小时60吨供热量,正式投用后既可解决洋埠镇域企业用热紧张的现状,又能保证了企业后续的增容需求。”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锋说,尽管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经历了雨水、高温的严峻考验以及多项政策处理难题,最终在施工单位、洋埠镇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完成了项目建设,为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今后在保障洋埠镇工业区内企业稳定热能供应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能源国企奋楫争先,担当作为。落地金西10年来,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立足能源安全保供和低碳转型主业,开拓创新,持之以恒致力于“绿色热电与产城融合”的探索实践,为金西热土更添新“绿”。
织了35次外出考察、交流学习活动,与行业内知名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形成了25篇考察及技术分析文章,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项成果的诞生,每一个项目的推进,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2024年,金华宁能热电荣获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称号,顺利通过2024年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充分展现了公司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传统能源升级打造新引擎
走进金西开发区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厂区,一排排厂房洁净整齐,通道两边绿草茵茵,绿树繁茂,高大耸立的锅炉及管网设备看不到扬尘和烟雾,笔者仿佛进入了一座大花园。没有传统印象中的大黑烟囱,没有轰隆隆的噪音,一股股清洁绿色的电力和热力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一家家工厂车间生产线中。
2015年,金华宁能热电联产项目一号锅炉投产之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用热企业家家自备小锅炉燃煤制汽,每日战战兢兢生产,既担心大气污染排放超标,更怕区域内环境容量有限,污染治理困难,代价太大。
热电联产是集中供热的节能减排重点项目,随着区域内燃煤锅炉被全面取代,实现清洁生产,环境对产业的承载力大大增强。据介绍,作为宁波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家下属子公司,于2013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热电联产项目,2015年12月25日正式投运供热,目前已有装机规模为3台13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15MW背压机组,并预留二炉二机场地,热力管线覆盖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片区汤溪、罗埠、洋埠三镇,目前总长37余公里,用热企业40余家,最大供热能力每小时220吨。2024年供热量完成年度目标,用热企业主要是金西片区的食品行业、造纸行业、印染行业、生物制药行业等多个领域。
原先用热企业家家自备小锅炉,林立的烟囱,吞云吐雾;自从金华宁能的热电联产项目集中供热启用后,供热区域内的能耗高、污染大的老小锅炉全部“下岗”,清洁能源实现全覆盖,为金西片区树立了节能降耗的新标杆。
在金华宁能热电,平均每天耗煤500吨,但在厂区和生产线上,却看不到一点煤屑、扬尘,因为燃煤从运输入库、投料、生产到供热,最后形成灰渣,全部在密闭的库房、锅炉、容器和管网中完成,实现了全过程全封闭生产;而增设的除尘、脱硫、脱硝等多道锅炉烟气处理程序,让排出的尾气通过一系列技术处理,达到了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据统计,金华宁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约330吨、氮氧化物约220吨、烟尘约474吨,每年可节约3.95万吨标煤,减少碳排放近10万吨,大大改善区域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让金西的天变得更蓝。
技术革新驱动绿色转型
“我们公司的生产线全部用上了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管道蒸汽,收获了极大的环境效益。”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城乡环境质量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聚焦可持续、增效、创新,依托技术升级,进一步降低自身能耗,大幅提高能源利用率;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主动探索燃煤电厂协同处置工艺,实现了生产的提质增效;以创新创造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开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路径。
年复一年,金华宁能热电在技改创新道路上迈开坚定的步伐,节能减排能力与日俱增。2024年,金华宁能热电各专业组技改创新项目全面开花:2号脱硫循环泵A电机节能改造项目,轴向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提高了效率、减少了耗电量,预估年节省电量10.1万千瓦时;渣库加装除尘器及散装机改型项目解决了放渣扬尘大问题,极大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锅炉停炉保护装置的安装降低停运锅炉的腐蚀;无热再生干燥机升级改造为零气耗鼓风热干燥机一年节约电量23.44万千瓦时;定排乏汽换热器技改项目和西二线减温器技改项目分别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和供热温度控制精度。
一边技改创新,一边专利研发,实现了“两手抓”“两手硬”。2024年度,金华宁能热电研发中心新增研发项目5项,其中基于多炉协同脱硝智慧控制系统项目入选2024年金华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光热驱动熔融盐辅助生物质和废橡塑协同热解制备高值燃气与负碳建材项目入选国家重点计划研发项目;热电厂分散弃热阶梯再利用技术研发项目在积极申报2025年度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
在研发成果知识产权转化方面,该公司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各项专利已下证25项,其中2024年度新增专利8项,申报中6项;此外还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2024年累计参编4项。
“研发中心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研发中心主任陈颖泉说,2024年共召开了6次技术管理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了各专业项目研发和技术监督工作,深入讨论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各专业技术组会议更是多达30余次,有效推动了各项专业活动的开展。此外,公司组
携手地方共谋共赢互利互惠
成立10年来,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以点带面,基于多能融合低碳智慧供热技术研发及示范,积极拓展业务,着力布局供热产业,多能融合,带动综合能源取得突破,实现多元联供、转型发展,2024年又率先在金西片区建设首批综合型新能源“光储充”一体化站点,迈出了零碳示范站发展的崭新一步。
投资建设的首批4家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已于2024年10月9日投入运营,服务周边三大乡镇村民,助力城乡居民绿色低碳出行。“布局开展充电站业务,是公司开启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的一个重大突破,为公司长远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王志锋说,自落地金西以来,他们积极深耕金华,积极拓展资源边界,在逐步扩大能源版图的同时,发挥跨区域经营、产业链集群优势,把握不同市场,形成了集供热、发电、管网建设、光伏、煤炭经营为一体的多元化、跨行业发展格局,并与当地国资企业合资开发充电桩、光伏、压缩空气等综合能源服务。
用心用情服务地方,协同地方共谋共赢。金华宁能热电大力倡导全方位服务模式,通过前期走访、保持沟通、跟进保障,全流程全要素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与用户互访互动增进了解、争取信任;通过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深入交流,结合园区特点开展项目合作,既促进企业发展,也服务当地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并运用智慧煤场、智慧巡检等大数据、云计算先进技术,构建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精准预测、科学决策的新型热电运营体系,引领热电行业步入智能高效的新时代。
最值得一提的是,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在顶层设计上构建“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编制“人才发展”“科技创新”计划,建立“薪酬”“创新”“人才”三大制度体系,以稳定、完善、多元化的治理架构确保公司稳健高效运营,从而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的技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