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市两会特刊

白龙桥镇:扛旗亮剑 看老牌工业镇破圈蝶变

胡敏霞 余美娜/文 吴潮宏/摄

白龙桥镇位于白沙溪畔,白沙溪水缓缓流淌,景在河畔、人在景中;企业如云,项目纷至、产业集聚……作为婺城区传统工业策源地,白龙桥镇以其便利的交通、政策等吸引一批批工业企业落户,并开启制造业崛起之路。数十年工业发展积淀了深厚底蕴和独特优势,近年来,白龙桥镇选择拉高标杆、向新求变,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发展加速提升,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

“全年完成规上产值196.13亿元,增长12.5%,占全区总量的69.8%……”过去一年,该镇扛起“大镇挑大梁”的担当,始终坚持“六无六不”工作方法,始终秉承“白龙桥铁军”精神,在建设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中扛旗亮剑,在筑牢战斗堡垒、提升平台能级、提振产业活力、突围瓶颈障碍、做实共同富裕等方面交出一份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求真务实的成绩单,绘就一幅“工业名镇、生态新城、活力四射”的生动图景。

“新”,正成为白龙桥镇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主题词。

抓项目 平台提级增活力

赶在春节前,黄桂凤住进了黄金苑安置小区新房,“今年可以在新家过年了,一家团聚真高兴!”说话间,黄桂凤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和她一样赶在春节前住进新房的还有周丽君夫妻俩,“拿到钥匙我们就抓紧时间装修,想着在新家过年。”这两天,夫妻俩正忙着布置新家,等着子女们回家过年。

黄金苑安置小区作为婺城新区西延区块,是新城区实现西扩的首选工程,也是打通老镇新城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从房屋征迁到分房拿钥匙,白龙桥镇坚持发展为要,提升平台能级,顺利完成黄金苑781套安置房、521个车位分配,该区块圆满完成转型升级。距离黄金苑安置小区几公里外的马海地单元城市更新区块,老旧房已基本拆除,为城镇融合发展腾出发展空间。

白龙桥建镇早,经过近40年发展,空间利用率低、镇域内基础设施与发展不配套等问题愈发突出。要发展,必须腾空间。2024年是白龙桥实现“由镇向城”升级蝶变、深入推进“区镇融合”之年。面对新工作新挑战,白龙桥镇成立由镇党委班子以及镇村干部组成的政策处理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政策研究组、项目规划组、政策处理组等小组,调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村干部组成“螺丝钉”攻坚团,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投入一线政策处理。在工作推进中,建立一户一档、“一日一碰头、一周一总结”会商制度,落实“哪些难题,什么原因,如何解决”“三问破解”机制,实行“工作进度表”每日通报,推动政策处理工作高效落实。

以实干笃定前行,以担当助力发展。去年一年,白龙桥镇完成政策处理工作54项,涉及土地面积4365.93亩,搬迁坟墓409穴;拆除农房建筑面积12.76万平方米、厂房面积23.58万平方米。基本完成马海地单元城市更新、金衢快速路扫尾工作;洞溪单元清华实业、家大夫区块腾空有序推进;宾虹星城幼儿园项目进场施工,意谐南路70亩完成放样。飞扬小镇1000亩(605户农户)征地补偿协议6天内100%完成签订……

一项项工作的圆满完成,为白龙桥镇的农业、经济、产业发展腾出发展空间。去年,下窑村等3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获评“百千万”省级优秀第一等次项目,创建省级千亩示范片1个、省级百亩示范方1个。

抓经济 产业平台添动力

对于不断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白龙桥镇而言,2024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1—11月,该镇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9.48亿元,增长11.6%,占全区总量的68.6%;固定资产投资73.48亿元,占全区总量的45.2%;工业投资17.2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9.6%……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白龙桥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狠抓项目带动,借助重大项目“撑杆跳”的有力体现。

随着婺城经济开发区和白龙桥镇区镇融合改革深入推进,目前,婺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白龙桥镇党委政府实行综合设置,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这也为产业平台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以飞扬智能制造平台和临江工业园区为主阵地,强化龙头培育、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和招大引强,白龙桥镇奋楫赶超争先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临江工业园区作为婺城老牌工业区,承载着婺城工业振兴的使命。随着联东U谷、精锐重装、云达智能、星筑科技等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纷纷落地成楼、集聚成片,园区产业能级迭代按下加速键,老牌工业区焕发“二次生命”。

而在婺城经济开发区南面,飞扬智能制造平台应运而生,共引进签约项目19个,产业投资超130亿元,‌是婺城‌项目签约最多、‌落地建设最多的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今飞、万里扬、承承科技等企业相继入驻,成为白龙桥镇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这一年的白龙桥镇,大小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机器有序运转。72个新建、续建、技改、计划出让工业项目中,镇联燃气、精锐重装、云达智能装备(一期)等33家企业建成投产,凯卓立、时通电器、新帮新材料、雄飞摩托、奥通轮毂等21家企业完成主体结构,成为白龙桥镇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浙江开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家用手持式电动工具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该公司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建有浙江省开创电气手持式电动工具研究院,拥有TUV认可实验室和UL认可实验室,研发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所有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共拥有境内外各类专利150多项。该企业上榜2024年第一批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浙江开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只是白龙桥镇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一年,通过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加大对企业的培育力度,为“老牌工业镇”注入发展新活力。2024年,7家公司入选国家样板企业培育库名单,工业企业月度升规3家、年度升规25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同时,由镇党委书记“挂帅”带队的招商团队赴上海、杭州等地,抢抓零跑汽车市场新机遇,成功招引宁波汇驰、芜湖普威、世钟汽车、元山技术、华众控股等一批配套企业。

“接下来,我们将抢抓当前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强化‘跑’‘争’‘要’意识,加速化优势为胜势,变潜力为实力,进一步提高总量、增速、份额,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扛红旗、当表率。”婺城区副区长、白龙桥镇党委书记包纯正说。

抓党建 携手共富聚合力

“春节临近,已有不少企业单位来对接年货礼盒装,塔石土菜油、土香肠、酱香肉、风干肉、番薯粉丝都非常好卖。”1月15日,在位于婺城区白龙桥镇的白塔共富馆内,负责人项忠新正打电话联系塔石乡的农户备货,他告诉记者,春节订单应接不暇,最近20天营业额近80万元。

白塔共富馆是白龙桥镇和塔石乡共同打造的农产品展销新平台,通过共富馆展示展销两地优质农产品,把更多好产品,特别是塔石高山农产品带到百姓家中。自去年10月开业以来,塔石高山农产品迅速圈粉,拥有一大批回头客。“以前大家觉得进山买特产不方便,现在白塔共富馆开在白龙桥,交通便利,有些居民隔三差五来逛,实实在在助力山区土特产销售。”

白塔共富馆是白龙桥镇和塔石乡通过“百镇共建”实现一家亲的重要窗口。据悉,两个乡镇自结对共建以来,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商企助力、互惠多赢”的共富路径,两地在村企合作、村村结对、乡土人才和乡村运营CEO培养等方面进行多次探索与实践。2024年已持续开展辣椒、佛手等农业产业交流学习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党建联建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2024年,白龙桥镇联合琅琊、长山等乡镇,在熊猫猪猪国际牧场的小猪便利店内设置党建联建·优质农特产品体验区,国庆期间熊猫猪猪共吸引客流6.2万人,累计销售20余万元。由龙蟠、让长、雅姜、择住邻、后童5个村采用“按资分配+飞地抱团”模式联建的农民公寓项目也结出共富硕果,实现盈利近90万元,古方村综合楼项目获经营性租赁收入24万元。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方可安民。为切实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白龙桥镇始终把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2024年,该镇精准施策,除全面推进有人居住危旧房全面解危工作,同时推进无人居住危旧房拆除,为村庄发展腾出空间。以该镇郑路村为例,截至目前,已拆除旧房59栋总计4222平方米,推进连片审批建房申请,让不少村民圆了新房梦。

郑路村横大路自然村村民季胜坚是第一批拿到建房资格的人,“盼了20多年,现在终于可以建新房了。”他说。

横大路自然村紧挨白龙桥镇,随着危旧房拆除,产业空间、建房空间也腾出来了。“我们村集体把危旧房拆除后的宅基地进行回收,再按照相关政策给村民们统一批基建房。”郑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伍建忠说,“拆除旧房腾出空间,我们也可以用来建设村集体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村庄可持续发展步伐。”

2025年,白龙桥镇将根据“1357”思路开展工作。“1”紧紧扭住抓落实这一主线,“3”坚持“三主之地”格局定位不动摇,“5”牢牢把握“空间腾退”“基础建设”“产业升级”“民生共富”“基层智治”五大主攻方向不放松,“7”坚决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安全生产隐患清剿战、严格用地管控持久战、党员违法违纪减量战、重大风险稳控战、征迁攻坚提速战、不良风气遏制战“七场翻身仗”不懈怠,为婺城“建设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扛旗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