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运营促发展 以点扩面话振兴
“望道故里”分水塘村积极谋变
本报消息(记者 何晓峰)日前,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揭牌,这代表着该村将以整村运营的新模式,由村两委及第三方团队共同运营,以点扩面带动望道信仰线文旅产业发展。
“整村运营的概念并不新,但对分水塘村而言是一次积极尝试。”分水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跃林说,该村每年都能吸引全国群众前来参观学习,但“流量”始终无法沉淀。
分水塘村是《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诞生地,也是翻译者陈望道的出生地、成长地。多年来,该村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参观讲解和场地出租。2024年,村集体收入102万元,为近年来新高,但以每年近30万名游客的“流量”来说,创收提升空间还很大。
“这里没有年轻人喜欢的奶茶、咖啡,甚至连吃饭的地方也没有。”新义乌人小吴曾多次到分水塘村参观、团建,他始终觉得分水塘村缺乏游客愿意消费的场景。
事实上,为了做好乡村振兴文章,分水塘村一直在积极探索:引入民宿、发展研学、做直播等,但收效甚微。“仅靠村两委的力量十分有限,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经验不足和人手不够。”张跃林坦言。
如何破局?2024年,城西街道决定以“小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招引具备整村运营能力的第三方团队入驻,弥补村集体力量的不足,更合理规划和利用村中资源发展。
在经过多番考察和调研后,城西街道最终选择兼具媒体及电商运营能力的第三方团队。2024年12月初,该团队入驻分水塘村,第一时间便建立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账号、小红书账号等多平台媒体矩阵,提升美食、团建、研学、讲解等传统服务便捷度。
“我们要让分水塘村更年轻化。”第三方团队负责人朱婷婷说。该团队对分水塘村做了深入调研,认为除红色产业提质外,该村有开发露营、骑行、民宿、餐饮等产业的潜质,需要通盘规划,整体运营才能有成效。
该团队入驻后,完成乡村振兴“1+4+N”板块构建,同时,融合妇联、国防教育、高校等资源完成研学等活动8场,对接意向入住产业主体7家。“今年预计能给村里增收超10万元。”朱婷婷信心满满。
“分水塘村是城西街道‘一路三塘(堂)’片区发展的核心,整村运营试点成功后,将以点扩面带动整条望道信仰线沿线村庄一起奔富。”城西街道党工委委员王瑾表示,接下来,该街道还将充分利用望道信仰线沿线村庄各类资源,打造更多特色农文旅品牌,做好“流量”变“留量”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