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政府工作报告

二○二五年一月二十日在金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金华市市长 张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华考察调研一周年。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大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再创辉煌。综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因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925.5亿元、增长6.3%,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0.8个、1.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站上了新的历史性台阶,高质量赶超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聚焦“稳”“进”“立”挑重担,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新贡献。超常力度“抢机遇、抓项目、助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增速连续44个月居全省前3,连续10个季度获省投资“赛马”激励。实现进出口总额8794.9亿元,增长14.3%、增速居全省首位,其中外贸出口7719.2亿元、增长16.4%,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达32.1%,占全国份额提高到3%,经济运行持续稳进向好、全域整体进位。

这一年,我们锚定“港”“廊”“链”强攻坚,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实现新突破。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举措获批实施,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关键性突破。浙江师范大学新增区域国别学等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本。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零的突破,入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前50强、进步位次全国最大。新增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纺织服装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总数达到4个。零跑汽车全年交付近30万辆、跻身造车新势力前列。金华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这一年,我们跑出“争”“引”“聚”加速度,为高质量赶超发展积蓄新动能。系统落实中央一揽子政策,争取“两重”“两新”资金居全省第2、各类土地要素指标居全省第1,获中央预算内投资创新高。新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7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2。新增市场经营主体35.7万户,总量突破200万户、增速居全省第1。上争资源、外引项目、内聚动能赢得了奔跑赶超的战略主动。

这一年,我们紧扣“共”“富”“美”惠民生,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省市十方面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入选共同富裕典型经验数量居全省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6.7%、12.1%,均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9。双龙风景旅游区成功创5A,实现了金华人民多年的夙愿。浙婺成为国内在海外演出场次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地方戏曲院团。获评“大禹鼎一星金鼎”,勇夺“二星平安金鼎”。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释放更加给力的政策红利。争取“两重”“两新”资金103亿元、占全省13.4%,其中“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87亿元,目标完成率居全省第1;争取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8.9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拉动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45.7%、64.5%。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57.8亿元,争取用地指标4.8万亩,29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减少居民房贷利息支出约9.5亿元、惠及29万户家庭。争取省级“8+4”政策资金73.2亿元,配套安排市县资金272.7亿元,保障新上重大项目用能超150万吨标准煤。兑现惠企资金54亿元、居全省第3,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2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4%,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1.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7.5%。

(二)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攻坚成势,45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5.2亿元,杨梅塘货运中心、雅畈编组站、金义三四线等支撑性工程加速推进,义乌苏溪集装箱办理站主体完工,钱塘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金华段、金华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开工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成效明显。中欧班列完成双平台融合,落地全程时刻表新模式,线路增至25条,开行2619列、增长10%,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扩面。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功能拓展,海铁联运发运38.1万标箱、增长18.7%。常态化开行高铁快运专列,快递业务量达171.9亿件、稳居全国首位。实施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政策,迭代升级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模式,落地实施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达20万人次、创近10年新高。义乌国际机场口岸落地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落地揭牌,举办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承办中非青年大联欢、非洲侨领金华行等活动,对非出口占全国份额9.3%,连续10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