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在义乌,打开生意和生活的新范式

记者 许日华 雷洁钦

义乌,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这座“世界超市”一头连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头连着210多万家“中国制造”企业。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多名外商常驻于此。据统计,2024年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达22万人,其中日均外商客流3900人,创下近10年新高。

不久前,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户罗丽收到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颁发的“2024年度优秀社区合伙人”荣誉证书,表彰她开设的西班牙语学习公益课堂。“这是一份特别走心的新年礼物。”荣誉的背后,是她两年多的坚持。她主理的义乌鸡鸣山公益西语角2022年成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课堂。截至目前,罗丽的“每日一句西班牙语”短视频已经更新了983天;超过500人走进每周四2个小时的线下辅导课堂。

罗丽是东阳人,曾侨居西班牙20多年,从事传媒行业,参与过西班牙《中国报》《华新报》的编务工作。2014年,“义新欧”中欧班列跨越一万多公里,将义乌与马德里“一线牵”。看到商机的罗丽追着钢铁驼队的奋进足音,来到义乌做起西班牙食品的进口生意。

随着义乌朋友圈越来越大,罗丽发现很多从事国际贸易的人都渴望突破“语言关”,于是她成立公益西语角。“来学习的都是义乌商人,在教学方式上,不是从语法、音标开始,而是以情景对话、实用词句为主。”罗丽还制作商贸交流语言汇总等手册,供学员随时随地学习、实践。“朋友越多,生意才能越做越大。”如今,罗丽的西语角有注册学员130多人,分成两个班级,教师团队也发展到5人。

进入2025年,“Big boss”“Money big big”成了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香薰店老板艾历克斯的口头禅。他来自芬兰,但总爱说自己是“义乌人”,这不仅仅因为他娶了义乌媳妇,曾经是口译员的他在很多国家闯荡过,自从2010年来到义乌后,就在这里深深扎下了根。

这些年,艾历克斯一边做生意,一边作为“义乌人”,在社交平台上通过短视频对外宣传义乌、宣传中国。去年11月以来,“擦鞋阿姨”胡根兰经常成为他的短视频主角。“我几年前就认识她,这几个月更熟悉了,我们是一起创作的伙伴。”胡根兰经常向他请教语言问题,而他有求必应。“我喜欢互相帮助。她也教了我很多,‘Big boss’‘Money big big’……非常‘上头’。”

胡根兰上午八九点开始在国际商贸城找生意,要到深夜才收摊,常常一天走四五万步。对此,艾历克斯很是佩服:“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很拼’。”自从认识了胡根兰,艾历克斯的鞋基本由她“包擦”。去年底,他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新开了一家香薰店,还特意请胡根兰一起发布“代言”视频。前两天,法国的生意伙伴来到义乌,艾历克斯专门带他们找胡根兰擦鞋,一起学习她的“魔性外语”。“她是我的朋友,我想让她更有名,这样她可以挣更多钱,我也可以更好地宣传义乌和国际商贸城。”

新的一年,罗丽将拿出更多精力打造“义乌老板娘”IP;艾历克斯将在跨境电商的赛道上寻找新机遇,把自己设计、生产的香薰等产品卖到全世界。他们将与众多逐梦义乌的中外商人一起,为“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再造新辉煌”努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