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义乌新闻

感受“世界非遗版”春节

外国友人:“我们在义乌过大年”

▲ 伊拉克籍口腔医生安娜夫妇和义乌雇主一家吃年夜饭 傲山夫妇 ▲ 韩商赵亮相 伊朗籍Himan:这个春节,餐厅生意特别忙 也门籍日娜(左)姐妹穿着大红衣服迎中国年 ▲ 尼泊尔籍拉吉·库玛尔,沉浸式感受传统中国年 ▲

记者 金晓英 钱旭升 文/摄

今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张灯结彩的义乌街头,洋溢着中国年的喜庆氛围。作为一个国际化氛围浓郁的世界小商品之都,这里生活着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外商,有的已经常驻一二十年,早把这座城市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个春节,不少外国友人选择留在义乌过大年。他们中,有在义乌经商的创业者,有在义乌工作的医生,也有在义乌就读的留学生,还有娶了义乌姑娘的“洋女婿”……蛇年春节,他们和义乌亲友一起吃年夜饭、放烟花、包饺子、看大戏,在这里体验别样的温暖与欢乐,感受着浓浓年味,憧憬着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当国际范遇到“非遗”中国年,“他乡即故乡”的故事在新春爆竹声中悄然续写。

伊朗籍餐厅老板Himan:

这个春节生意红红火火

2月4日晚,位于义乌稠城街道的宾王文创园呈现一派繁华景象:洋溢着异国风情的外国餐厅、咖啡厅、酒吧霓虹闪烁,一片忙碌,操着各国语言的外商围坐一起,分享交流在义乌的见闻和发展规划。

“你好,欢迎光临义乌首家阿拉伯海鲜特色餐厅,我们这里有原汁原味的阿拉伯美食。”毗邻宾王三挺路夜市的赛纳塔餐厅灯火通明,前来就餐的中外食客络绎不绝。餐厅老板Himan 忙着招待一拨又一拨客人。遇到熟悉的朋友,他还会主动上前聊几句。

Himan来自伊朗,在义乌从事外贸生意10余年。随着生意逐渐走向正轨,思念家乡味的他萌生了开一家阿拉伯餐厅的想法。与中国朋友张荣耀合计后,两人合伙开了这家餐厅,招引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埃及4个国家的厨师,为中外客商提供伊朗、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土耳其等当地特色菜品。

“春节这段时间,餐厅生意每天都很红火。有几个中国员工回去过年了,剩下的人工作量都很大。我哪儿都没去,每天都两点一线,大部分时间待在餐厅,经常忙到凌晨2点才下班。”Himan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餐厅能提供数百种菜品,每天按照客户的需求不断优化,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为了增添餐厅的“中国年味”,春节前,Himan专程到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了一批小灯笼和“春”字挂件装饰在餐厅显眼位置。“中国风和异域风情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给不少食客留下深刻影响。”Himan说。

“春节期间,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客人在餐厅里团聚,用餐结束后露出满意的笑容。能用美食来满足成千上万的顾客,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Himan表示,他在义乌这座城市生活这么多年,对义乌的感情非常深厚。待员工都回岗后,他也打算到义乌的城乡走走逛逛,抓住元宵节前“春节的尾巴”,感受中国年的传统文化魅力。

尼泊尔商人拉吉·库玛尔:

沉浸式感受传统中国年

“每一次在义乌过春节,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近日,来自尼泊尔的商人拉吉·库玛尔趁着春节假期,和朋友来到义乌佛堂古镇游玩。看着大街小巷挂着红彤彤的灯笼,挨家挨户贴着喜庆的春联,浓郁的中国年味扑面而来。

拉吉·库玛尔中文名叫王子,来中国20多年了,非常喜欢舞龙、舞狮、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1月27日晚,义乌市江东街道大元村举办了“金蛇迎春”2025文艺汇演。在这场由村民自编自导的“村晚”上,拉吉·库玛尔参演的舞龙节目掀起一个小高潮。节目中,他和村民配合默契,两条长龙或上下翻飞、或盘旋舞动,精湛的技艺与矫健的身姿赢得一片喝彩。

文艺汇演开始前,拉吉·库玛尔来到大元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吴广省家中,跟中国友人提前吃了年夜饭。他品尝了馒头、红粿等义乌传统美食,还与大家拉家常,聊新年愿望。“馒头寓意团团圆圆、蒸蒸日上,寄托着大家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祝愿。”拉吉·库玛尔说,义乌的馒头口感清爽、嚼劲十足,他非常喜欢。

“前段时间,江东街道鸡鸣山国际邻里中心举行了一场‘中外一家齐欢乐 喜气洋洋过新年’主题活动,现场欣赏了越剧《梁祝·十八相送》,还有书法、剪纸爱好者为大家写春联,剪纸创作。”拉吉·库玛尔说,当天,他身着唐装体验了整场活动,感觉很不错。在义乌过春节,不仅热闹,而且好玩。他每天都会把“中国年”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国外的朋友,“看得他们也很想来义乌,亲身感受中国春节的浓郁年味”。

韩国商人赵亮相:

春节“充电”正当时

昨天上午,在义乌市稠城街道赵宅小区一幢民房里,赵亮相紧盯着电脑屏幕,双手不停地敲击着键盘,“关于吴惟忠将军和义乌兵,我又找到一些资料,要赶紧把它们记录下来”。

赵亮相来自韩国,2004年来义乌创业。因居住的赵宅小区居民大部分姓赵,赵亮相相信同种姓氏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他也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这个春节,赵亮相通过四处走访、搜集素材,打算将戚家军名将吴惟忠的故事编纂成册。

“平时做生意很忙,春节假期正好有闲,要抓紧‘充电’,整理资料。”赵亮相说,吴惟忠是明朝时期著名抗倭将领,“义乌兵”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随戚继光身经百战,被封为“金吾将军”。朝鲜壬辰倭乱时期,吴惟忠两次率军入朝,立下赫赫战功。因为敬佩吴惟忠,他着手收集吴惟忠的相关资料,编纂成册后将赠送给中韩两国相关部门,希望能为中韩友谊贡献一份力量。

据赵亮相介绍,吴惟忠的册子分为吴惟忠年表、人物生平、吴惟忠韩国文物等多个篇章,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为了获取更多一手资料,前两天,他再次来到吴惟忠老家义乌市城西街道吴坎头村。

除了编纂吴惟忠的册子,春节期间,他还花时间提升摄影技术。不仅购买了一些关于纪实摄影的书籍,进行系统学习,还从网上下载一些教程,学习照片后期处理。

“我先后去了江东街道大元村、西门老街、绣湖公园等地,以春节为主题,拍摄了大量照片。”赵亮相告诉记者,这组照片有舞龙、福字、灯笼、财神等元素,非常喜庆。通过摄影采风,他也对春节习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几天,他正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分享给在韩国的亲朋好友。

“这个春节,虽然没有到外地游山玩水,也没有走亲访友,但我觉得过得很充实,收获满满。”赵亮相说。

也门留学生日娜:

“新年恭喜发财”

正月初七,阳光和煦。午后,也门女孩日娜和朋友相约到义乌江滨公园边晒太阳边唱歌。朋友带来便携式音箱、话筒,她唱的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两只蝴蝶》等引来路人热烈掌声。有中国朋友说:“日娜,你都快成歌星了。”日娜咧嘴大笑:“哪里,哪里。”

日娜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这是她跟家人在义乌过的第五个中国年。

日娜很喜欢中国文化。节前家里的大门早早贴上手写的大红春联。正月初一,她穿上大红裙子,出门碰到熟人,张嘴就说:“新年恭喜发财。”日娜跟妹妹还穿上中国传统戏服,感受婺剧文化之美。

2023年,日娜参加过浙江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她朗诵舒婷的《致橡树》获得三等奖。“朗诵不仅仅是说话,更是一种表演,要用心去感受每一句诗的意义。”现在,她不仅学会用中文朗诵,还深入了解中国的诗歌文化。

日娜的父亲在义乌经营外贸生意,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中文,只会讲几句日常用语。如今,日娜一口流利的中文还可以帮父亲谈生意。有一次,父女俩一同前往国际商贸城,与中国商家洽谈生意。有日娜现场翻译,父亲和商家之间的沟通非常顺利,最终完成一笔大宗交易,这让日娜很有成就感,也对经商产生浓厚兴趣。她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电子商务培训,掌握商品贸易专业术语,现在她已成了父亲洽谈生意的“翻译官”。

去年,日娜和中国同学一起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决赛中斩获第一名。备赛过程中,日娜与中国学生相处融洽,积极配合。她善于倾听和沟通,能提出创新思路并与队友紧密协作,共同推动项目顺利进展。这个经历不仅让她收获了荣誉,也更加坚定了她留在义乌创业的决心。

今年下半年,日娜就要从义乌工商学院毕业,之后她打算留在义乌跟家人一起做生意。她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带回更多资源,也希望通过连接不同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伊拉克籍口腔医生安娜:

在义乌像在家一样温暖

“Hello,my sisiter。(你好,我的姐妹)”每次见到安娜,她总会热情打招呼。

伊拉克籍的安娜已在义乌过了好几个中国年,但今年春节对安娜来说别样兴奋——远在加拿大的丈夫特地赶到义乌与她团聚。除夕,安娜的雇主一家邀请他们夫妇一起吃年夜饭。“我们一起吃年夜饭,一起互赠新年礼物,一起放烟花,很开心。”

安娜毕业于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口腔专业,拥有博士学位,会说英语、阿拉伯语、中文三国语言。2017年,她就职于义乌正贝口腔门诊部,几年下来,已是义乌小有名气的牙齿正畸师。

得益于义乌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她接诊的患者来自全球各地。多年交道打下来,在安娜眼里,雇主、同事、患者都成了兄弟姐妹。因为牙齿正畸治疗大多需要一两年才能完成,在与患者相处中,热情真诚又敬业的安娜结识了一大批患者朋友。有患者来找安娜就诊时,会给她捎上一束鲜花、一杯咖啡,聊聊彼此的近况。

遇到回诊的少儿患者不按叮嘱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她会半生气半认真道:“下次要是再被我发现没有认真刷牙,要打屁屁了。”平时,她会细心地发信息,提醒患者该如何做好口腔卫生。

安娜和她的雇主金艳红一起共事多年,她们以姐妹相称相待。除了工作,也经常聚会聊天,金艳红还特地新买了一辆车给安娜,方便她上下班出行。

去年安娜身体不适,在义乌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那阵子,金艳红夫妇和其他同事每天给她送饭菜。“在义乌,我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温暖。”安娜希望,新的一年能帮助更多人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品尝美味生活,过上幸福人生。

也门“洋女婿”傲山:

我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

“新年好。阿是义乌女婿,夜饭赛过咩?”正月初五傍晚,来自也门的傲山正在家里和妻子一起包饺子。一见面,他就用义乌话跟记者打招呼。

这个春节,傲山家特别热闹,5个孩子聚在一起过大年。“有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我觉得自己现在生活很完美。”

傲山在义乌工作生活近10年,能说一口流利中文。2023年,他再婚娶了义乌姑娘吴惠萍,从此成为义乌女婿,还学会不少义乌方言。

傲山家里有一大沓红色的荣誉证书,是这些年他参加义乌各类志愿活动的见证。他现在不仅能说中文,还认识一些简单汉字,这要归功于鸡鸣山社区开设的汉语班。而让傲山自豪的是,他上汉语班的课程费都是平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所获积分兑换来的。

“工作生活在义乌,我没有觉得自己是个老外,而是和中国朋友一样,经常一起参加社区各类活动。”傲山说,社区还会邀请他们一起开会,听取社区建设意见,也经常会普及中国法律。“我在这里工作生活很舒服,也很开心。”

傲山的妻子曾是她的中文老师。在他眼里,妻子美丽又善良。去年,妻子借了一笔钱给朋友经商办厂,但从8月开始,这个朋友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春节前夕,妻子带着傲山去找这个朋友,发现已是人去楼空,辗转打听才知她朋友也是被其他投资人坑害进了监狱,家里只剩下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原本怒气冲冲的妻子得知真相后,从包里掏出一叠钱塞到老人手上,安慰她照顾好身体和孩子。

傲山说,他会一直记得妻子当时助人的情景。在吴惠萍眼里,傲山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前几年,傲山的事业跌入低谷,但遇到需要帮助的伙伴,他还是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虽然两个人是重组家庭,但双方的孩子很快成为好朋友。这个春节,夫妻俩带着5个孩子逛了上海、兰溪等景点。新的一年,傲山的两个孩子还将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傲山期待新的一年努力在义乌买一个更大的房子,让一大家子住得更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