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主城区担当 展现核心区作为
——婺城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侧记
记者 孙武斌/文 吴潮宏/摄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
2月12日,婺城区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深化重点产业链培育大会,区领导为企业家佩戴红围巾,致敬企业家、礼赞奋斗者,党委政府与企业达成双向奔赴,共同汇聚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的政企合力强劲动能。
奋斗,在春天开启。此次会议是全面深入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落实全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工作部署,全面吹响婺城“扛起主城区担当、展现核心区作为,努力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作出更大贡献”的“集结号”,是加快实现主城崛起的“冲锋号”,全面彰显区委区政府强链兴业、赶超进位的坚定决心,更蕴含了深厚的感恩情怀、昂扬的奋进斗志以及饱满的实干精神。
信心
赶超发展正当时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核心任务。婺城是金华的主城区、核心区,是金华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的主战场。
2024年,婺城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紧扣“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和“十项重大工程”,锚定“港”“廊”“链”主战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用一组组飘红的数据,展现婺城担当、拼出婺城精彩,坚定将婺城打造成步步登高、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金华主城、都市核心的信心。
信心来自坚实稳固的发展基础。2024年,婺城GDP突破400亿元大关,首次上榜全省“工业大区”,大婺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创历史新高;出口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创10年来新高。
信心来自工业结构不断向优。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2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44%。近3年来,婺城外贸出口增速从2021年全市末位跃升至全市第一。
信心来自民营经济卓越贡献。民营企业是婺城赶超发展的硬脊梁,贡献了57%的生产总值、68%的税收、100%的外贸出口;民营企业是婺城科技创新的强引擎,贡献了全区90%以上的研发投入,获得专利等占全区企业的近96%;民营企业是婺城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提供了82%的就业岗位,吸纳1.47万人留婺就业。
信心来自战略机遇叠加释放。近年来,婺城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精准把握政策窗口期,主动作为,积极融合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一批批大项目落地成景。近3年来,婺城累计完成城市更新投资超400亿元,长湖湾、城北(新狮)等片区城市更新快速推进;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80亿元,是之前3年的2.5倍,罗洋作业区开放运营、乾西作业区加快建设,建成投用G60高速婺城互通、金兰快速路、上华至琅琊公路等一大批交通项目,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实干争先、赶超发展的2024年,婺城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份荣誉,都凝聚着无数“奔跑者”“实干者”“奋进者”的心血与汗水。
“去年,在婺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里扬坚持创新驱动,深化转型升级,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华林说,作为一家婺城土生土长的企业,近30年来,“万里扬”扎根实体、不断创新,成功研制多款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非公路传动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下属两家子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两业融合”政策、超长期国债的支持,发展信心更足了。
据悉,围绕浙江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建设,未来一段时期,“万里扬”将打造“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企业一平台、服务全场景”的智能化未来场景,推动研发、装备、车间的共享与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我们对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项目在婺城区的落地投产充满信心。”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FO任涛说,项目落地以来,得到婺城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投产后将积极推动婺城生物医药、化工等相关产业发展。
决心 强链兴业争进位
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年要“出彩”,开局须“精彩”。
此次大会,婺城区再次鲜明提出,围绕做强民营经济,加快主城崛起,政府将下非常之功,同时也需要企业出非常之力,政企同心、携手奋进,强链兴业、赶超进位。
强链兴业、赶超进位,既是目标,更是决心。
此次会议明确了婺城“能聚财”产业强链发展路径。其中,“能”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力争产值突破100亿元;“聚”是电动工具产业,力争产值突破25亿元;“财”是轻量化新材料产业,力争产值突破55亿元。同时,聚力做强婺城经济开发区,推动其与白龙桥镇区融合,计划腾出2700亩以上用地空间,引进1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并在人才、资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继续向婺开区倾斜,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民营经济腾飞。
金华市宝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自动化装备研发与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被认定为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实现婺城零的突破。“我们不做终端产品,而是专注于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让我们开辟出一条崭新赛道。”公司总经理朱琳介绍,目前该公司产品赢得多个全球巨头的青睐。去年,公司销售额实现30%以上的增长,今年一季度预计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创新是第一动力。一直以来,婺城区坚定不移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连续3年获评全省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目前,以师大创新城为核心融入浙中科创走廊建设,推动师大创新城南片区单元控规调整,支持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申报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强“廊”优“城”战略初现成效,将承载起婺城破局突围、跨越赶超的期望,在婺城大地形成新质生产力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
今年,婺城将推进由高能级科创平台牵动的教科人一体贯通,进一步理顺师大创新城实体化运行机制,力争入驻科创企业20家左右,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凭借自主研发的科技实力,在电力自动化领域深耕细作,八达电子逐步打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道路。”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单卡迪说,去年公司实现营收13.67亿元,利润总额超1亿元。
据了解,“八达电子”还分别在杭州、金华两地设立研发中心,去年研发经费投入近5000万元,并与全国各地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研发人才,荣获省部级电力、机械等行业科学技术奖12项,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6项,取得国家专利196项、软件著作权42项。“下一步,公司将不断探索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智能制造、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等多元化发展领域,为婺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单卡迪说。
与此同时,婺城紧盯有效投资引擎,坚持产业和平台两手抓、两手硬。今年,婺城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实现政府投资只增不减、民间投资百花齐放,不断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后劲。紧紧把握婺城经济开发区高速发展的机遇期,计划腾出2700亩以上用地空间,引进1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并在人才、资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继续向婺城经济开发区倾斜,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民营经济腾飞。
同心 政企合力共奔赴
改革春风劲吹,时代新潮涌动。
“始终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优化营商环境当头等事,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2月12日,婺城区委书记帅朝晖在大会上提出,要汇聚政企携手的合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携手为主城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去年以来,婺城坚持抓改革、强创新,发展动能迸发有力,集成改革成果凸显。新增省级以上试点13个,企业零工招聘“一类事”获评全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成功承办省国际人才助力企业“走出去”试点现场会,“无感监测”营商环境指数居全市第一,持续擦亮“企有呼·婺必应”政务服务品牌。深入推动“行政执法监督+12345热线”试点工作,在全国试点总结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企业主体突破2万户,净增企业数增长8.9%,位列全市第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之年。今天的婺城,行进在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发展瓶颈和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面对“标兵日益强大,追兵已然靠近”的局面,必须弘扬改革精神,坚定走好“改革路”,打好“改革牌”,以改革应变局、开新局,坚决清除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方能把婺城优势变成发展胜势,不断提高婺城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位势,在砥砺奋进中书写主城崛起“春天的故事”。
在婺城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9个涉企部门主要负责人上台承诺,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区发改局将狠抓助企服务,实现企业立项备案‘零跑腿’;抢抓政策机遇,大抓要素争取,保障项目支撑”“区经商局将开展‘百场千企’暖心助企服务行动,以热心换企业安心”“区行政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全面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一心向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承诺掷地有声。
“从7年前第一次踏入金婺大地,销售额从2018年的0.32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5亿元,增长46倍。”金华蔚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颖说,去年企业紧跟婺城区汽车消费券发放节奏,推出“蔚来10亿置换补贴”优惠政策,成功实现订单量大增。今年一季度,婺城区汽车消费券发放已经开始,该公司将继续保持与政策的同步性,为婺城区一季度“开门红”贡献力量。
在奋力实现主城崛起的新征程上,如何汇聚政企双向奔赴,合心合力发展的美好局面?婺城提出“六个最”承诺,即最大力度纾难解困、最大诚意稳企助企;最大力度优化环境、最大诚意为企利企;最大力度给予支持、最大诚意强企优企。在具体实施上,将持续丰富和深化“婺企之家”各项功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进一步优化“一心四站”,为企业成长“加速”;深化“两个健康”,为政企携手“升温”;规范涉企执法,为企业发展“减负”,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今年,婺城将全面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相关科技创新支出增长15%以上。强化用地支持,持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鼓励工业厂房低改高,容积率不设上限,大力提升工业用地效益。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力争年出让工业用地1000亩。强化金融支持,力争绿色贷款余额超38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00亿元,为婺城赶超发展提供坚强的要素保障,奋力谱写婺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