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全民阅读时间

历代画作中的“叱石成羊”

《寿意图册》之叱石成羊

《仿梁楷黄初平图》 雪舟

《叱石成羊图》 任伯年

宋 《初平牧羊图》 佚名

《列仙全传》之黄初平

《三才图会》之黄初平

记者 章果果

1700多年前,东晋葛洪在《神仙传》里写下皇初平的故事。此后漫长岁月里,皇初平成了黄初平,又成了民众心中法力高强、匡世济民的黄大仙。叱石成羊的故事,也成为文人墨客经久不息的创作题材。上周读书版,我们谈了谈历代诗歌中的不朽仙迹,今天,一起来看看历代画作中金华牧羊儿的身影。

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初平牧羊图》

顾恺之或许是最早创作初平牧羊题材的画家。毕竟,他生活的时代只比葛洪晚了几十年。顾恺之的画,我们已经无缘得见,但是苏东坡见过。不仅见过还写了诗,曰《顾恺之画黄初平牧羊图赞》:先生养生如牧羊,放之无何有之乡。止者自止行者行,先生超然坐其旁……

宋徽宗也见过。顾恺之这幅画曾被收藏在北宋御府,与《女史箴图》等顾恺之其他画作一起,事见《宣和画谱》。

只可惜顾恺之的画早已随云烟消散。

现在我们能见到最早的初平牧羊图,或许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南宋绢本设色册页。

《中国绘画全集》和《宋画全集》均收录了该幅册页。

《中国绘画全集》中,该图名为《叱石成羊图》,图版说明写的是:“此图不知原载何册,又名《初平牧羊图》。图绘土坡上一长者袖手而立,倾听席地而坐的童子捧卷朗读,身后四只山羊,其态自在。左侧山石嶙峋,苍松红枫掩映,白云滃起,山泉奔流。右侧水波粼粼,空旷浩渺。画面虽小,但景物布置得丰富多彩,井井有条。图中山石用小斧披皴,云水、苍松精勾细染,人物衣纹细劲流畅,童子认真朗读,长者凝神聆听的神情,羊群悠闲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说明作者有扎实的写实功力。笔法精进,设色鲜丽和谐。画面无款,钤半印不可识,不见著录。”

古名物研究专家扬之水对这幅画作过解读,她对比了皇初平故事的内容,认为该图“又名《初平牧羊图》”更为贴切。确实,画中并没有叱石成羊的场景。她写道,“土坡上一长者”头戴莲花冠,则为道士无疑,那么这便是皇初平故事最初的情节——“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而图绘“童子捧卷朗读”,正是意在见其“良谨”。

在我这个不懂画人看来,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画中童子右肩上还打着一块补丁。这块补丁,让一个山中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义乌出土北宋银花片中的 叱石成羊故事

《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一书,是扬之水的代表作。以上解读,详见书中《工艺品中的人物故事图》一文。文中,她还提到义乌出土的一件宋代银花片,刻的正是叱石成羊的画面。

上世纪80年代,义乌柳青乡(现北苑街道)游览亭村出土一座银器窖藏,内有装饰品和宴饮器具70余件(套)。据推测,窖藏银器的主人,很可能是北宋晚期的驸马陈文隆。

窖藏银器中有七枚錾刻人物故事银花片。这七枚银花片收录《义乌文物精萃》一书中。用手机拍下银花片的图放大看,但觉人物形象活泼,细节生动,恰如扬之水所说,“银花片图案以刀代笔,虽然难得笔墨韵致,但它的经营位置与刻画人物都很见功夫,写态传神也不输画笔”。

七个人物故事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隐隐一线勾出山坡,坡间写树,写羊;坡前古松细写松针,松下老者策杖与少年对答,少年伸臂作指点状。”扬之水认为,这正是皇初平故事后半部中的情节,也就是哥哥黄初起在山中寻找到弟弟后,黄初平叱石成羊的场景。图中的策杖老者是初起,伸臂作指点状的则是初平,虽在金华山中四十余年,但作为得道仙人,依然一副少年形容。

《工艺品中的人物故事图》一文中说,工艺品的图案设计取材于神仙传说与历史故事,这种做法宋代开始多了起来,绘画成了装饰艺术最为直接的范本。由此也可想见,叱石成羊在宋代应是较为普遍的绘画题材。

扬之水说,金华山在今浙江金华市北,若银花片主人家本义乌,那么初平故事也可算得“本地风光”了。

的的确确,近千年前银花片上观赏到的“本地风光”,让人惊喜。

明代木刻画中的金华神仙们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那么到了明代,金华牧羊儿长什么样?

来看看明代木刻画。

“中国木刻画发展到明的万历时代(1573—1620),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光芒万丈。其创作的成就,既甚高雅,又甚通俗。不仅是文士们的案头之物,且也深入人民大众之中,为他们所喜爱。数量是多的,质量是高的。差不多无书不插画,无图不精工……”

这是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的一段话。

《有像列仙全传》即万历时代刊刻的代表作品之一。

《有像列仙全传》又名《列仙全传》,收录上古至明中期500多位得道之士的神仙故事。其显著特点,是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全书图版193幅。插图出自明代新安派刻画名家黄一木之手,郑振铎称其为“典型的最上乘的徽派木刻画作品”。

《列仙全传》的神仙谱系较为开放,除了上古神仙、道教人物外,嵇康、李白、白居易、李贺等也位列仙班。数一数,《列仙全传》收录的金华神仙真不少,除了黄初平,还有黄初起、赵丙(即赵炳,东汉道士,见载《后汉书》)、叶法善、张志和。赵丙和张志和都有图。有意思的是,东汉道士与唐代诗人的画面颇有相似之处,都是波涛阵阵,浪花朵朵,一张席子布于水面上。赵丙是“布席于水而渡”,张志和就更逍遥了,“铺席水上独坐而酌,席来去如舟,俄有云鹤旋覆其上”……不亦快哉。

黄初平的形象则较为传统,左边应是初平、初起两兄弟,初起是中年人模样,初平还是一个少年,右手执牧鞭,左手指羊群。群羊或立或卧,有几只看起来似石又似羊,正在变幻的瞬间。

在以上画作中,黄初平的形象还是金华牧羊儿,同为明代万历刻本的《仙佛奇踪》中的黄初平,可真是个“大仙”了。

《仙佛奇踪》编撰者是洪应明,更有名的作品是《菜根谭》。《仙佛奇踪》全书仙佛图谱并传记110人共8卷,用郑振铎的话说,“图像刻得精美之至”。这幅画很有意思。黄初平成了中年胡须大汉,袒胸露乳,大腹便便,面露微笑,左手举牧鞭,右肘搭在石桌上,桌上有小瓶插仙草,摊开书籍一册。地上群羊卧于草间,似乎刚从石头变幻而来。

摄影大师布列松有“决定性瞬间”一说,这幅画给我的观感,恰是一个由静而动的瞬间。黄初平读罢书卷,举起鞭儿,叱石成羊,正欲归家。一个接地气的仙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令人莞尔。

刻画者谁?不得而知。

这幅图也被收录明代绘图版百科全书《三才图会》中。

“三任”与《叱石成羊图》

这也是一幅特别的黄初平画作。

画中,黄初平留给大家的是一个背影。袖袍飞动,双臂上扬,似在呼喊:羊起!前方,两头羊呈站立状,其中一头正转过脸来。

十分动感的画面。这幅画也给出了“叱石成羊”的又一个姿势。其他画作中,叱石成羊的相应动作,似乎都是用手指点,或者用鞭子。此黄初平,却是挥动双臂,与一个“叱”字的力度更为相宜。

此为《列仙酒牌》中的一幅。

酒牌又叫叶子,起源于唐代,为古人饮酒助兴之用。具体玩法,可参照《红楼梦》经典名场面“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观园的女孩子们给贾宝玉庆生,占花名行酒令。签筒中放若干竹签,每根竹签上画一种花草,题一句旧诗,附带饮酒规则。如薛宝钗抽到艳冠群芳的牡丹,诗曰“任是无情也动人”,饮酒规则是“在席共贺一杯”。

《列仙酒牌》为清末“海上四任”之一的任熊所绘。任熊,字渭长,萧山人,“少有逸才,弱冠即工画、尤善人物。一宗陈老莲法。三十后,遂自成家”。陈老莲即陈洪绶。

郑振铎对于《列仙酒牌》有很高评价,他认为到了任熊的《列仙酒牌》和《剑侠传》,“则人物画之作,又别辟一新天地了”。他赞叹:“……古貌、古衣冠古色古香,骤见之几疑为陈老莲的大手笔。一冠一履,一人一物,乃至一几一剑之微,莫不出之以细心,运之以精意。”

《列仙酒牌》的题签、封里、目录皆为任熊自书。黄初平一叶题曰:“羊成石,石成羊,即此可以喻沧桑,今朝有酒须尽觞。”酒约为:“饮满座。”也就是说,抽到这张酒牌,满座皆饮。

为何?因为在黄初平的故事里,满山的白石都变成羊啦。

“海上四任”指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四位画家。任薰为任熊之弟,任预为任熊之子,任颐为任氏大家族中的一员,与任薰以叔侄相称。“四任”为海派代表性画家,在晚清、近现代时期的中国画坛可谓光彩夺目,其中又以任颐的成就最为突出。任颐,字伯年,在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独领风骚。

“四任”中,除了任熊,任伯年、任预也都画过黄初平牧羊图。据丁羲元《任伯年年谱》,1893年,任伯年“为咏南作《叱石成羊图》轴”。图中,一少年一老者站在高处,少年跣足,手指山下的羊群,羊群线条似羊又似石。

任预《叱石成羊图》,也是一老者一少年的形象,羊群在山坡上,少年作扬臂状,人物动作倒与其父《列仙酒牌》中的画作类似。画上题“叱石成羊,曾见老莲”,可见陈洪绶也曾画过这一题材。

其他叱石成羊图

画过叱石成羊故事的还有很多。

据倪亦斌《黄大仙善谨牧羊,唯好道修成正果》一文,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名绘萃珍》第二幅《金华叱石》,传为南宋刘松年所作。画中,黄初平成了一位老者,抚树而坐,看地上石多化为羊。有一羊后半段石尚未化完。

2023年2月,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中,由七位清代雍正时期宫廷画家合绘的《寿意图册》,以5175万元成交。

《寿意图册》原为八册,除第四册为十页,其他各册均为十二页。目前所知全部九十四页,仅存世二十页,其中八页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十二页为该件拍品,其余均散佚不见。据清宫研究学者聂崇正判断,该册极可能是为雍正皇帝五十岁寿诞而作。

拍卖的《寿意图册》十二页中,有一页为《叱石成羊图》,宫廷画家丁观鹏绘。画中,黄初平是一名肩披鹿皮、梳双髻的童子,手持拂尘,正扭头与黄初起对话。

又据资料,张大千也有一幅《叱石成羊图》。款识为:戊子十二月初一日,夜半作此粉本。

此外,壁画、瓷器中叱石成羊题材也不少。广州壁画中有,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中也有,为金华罗店人方梅生所绘,也是另一种“本地风光”了。

黄初平的故事还漂洋过海到了东瀛。有日本画圣之称的雪舟,画过一幅《仿梁楷黄初平图》。梁楷是南宋画家,画《李白行吟图》的那一个,简简几笔尽得神韵。雪舟这幅黄初平图是其代表作之一,曾是川端康成旧藏,现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图中,黄初平成了一名老者,硬朗的画风,让一个“叱”字显得极为有力。

又有说,日本有不少画家画过黄初平题材,但因为一手资料难以掌握,更无法辨析,这里就不罗列了。有兴趣者不妨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