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村播”来了
金东以直播“流量”撬动富民“增量”
本报消息(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严昭睿)“欢迎新老朋友来到敏姐的直播间。今天我带大家看看收纳袋是如何加工而成的。”方寸屏幕间,一名主播正耐心地讲解,在她身后,缝纫机运作的声音此起彼伏。这名在镜头前热情洋溢的主播叫叶敏芳,一头黑发利落地挽起,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充满亲和力。
2020年夏天,金东区妇联组织的一场女主播培训让叶敏芳看到了新业态大潜力,决定从零开始学习。“其实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包括视频怎么拍、什么内容大家喜欢看、直播时该如何互动,只能边做边摸索,其间碰了不少壁。”回忆起自己的直播经历,叶敏芳感触颇多,“我记得很清楚,2021年正月,我在直播时接到一笔5万元的订单,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叶敏芳坚持开直播,即使人少也从不落下。2021年,叶敏芳通过直播,收纳产品销售额超300万元。
就“主播”这个角色而言,叶敏芳只能算新手,然而她在来料加工领域已摸爬滚打了20多年。“谁说只有年轻人玩直播,来料加工那些事我可是门清。”叶敏芳呈现出和其他主播截然不同的直播状态,没有精致的妆容,不加修饰的直播画面,却因丰富的专业知识收获一批粉丝。
2008年,叶敏芳创办巧大姐来料加工点,把村内懂缝纫技术的妇女吸收过去,一些不会缝纫的妇女也想加入,她便手把手教她们缝纫手艺。“她们大多是为了照顾孩子和父母留守在家,收纳系列产品加工简单容易上手,大家既能在家照顾老小,又能赚钱补贴家用。”叶敏芳说,她的来料加工事业越做越大,巧大姐来料加工点也迭代升级为巧大姐共富工坊,涵盖5个来料加工点,主要承接收纳系列产品业务,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居民就业200余人。在赤松镇山口冯村,来料加工已成为妇女、老人的主业,平均每人每月增收4000余元。
如今,走进巧大姐共富工坊可以发现,这里不仅是一个来料加工生产基地,更成为金东区来料加工行业培训和产品展示窗口。“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来料加工产业,也希望更多农村姐妹通过来料加工走上共富路。”叶敏芳说。
“巾帼村播”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乡村振兴。通过搭建平台促发展、培训赋能等多种方式,巾帼共富工坊打破女性就业瓶颈,本地的佛手、苗木等农特产品也通过网络走向全国,助农增收致富的电商路越走越宽。
不久前,赤松镇北山口村“e万家”共富工坊坊主邢燕的个人案例《助农直播让金华佛手“活”起来》入选2024年全国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
北山口村的“e万家”共富工坊走上电商快车道,吸引年轻人回村发展电商。强村公司与90后、00后携手开展佛手产业推广销售。“直播间里可热闹了,90后、00后当主播为佛手站台助威,给佛手推广增添了不少活力。”邢燕介绍,全村佛手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00亩增加到1200亩,年产鲜果1000吨、盆景30万盆,佛手及系列产品年产值达1.5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达1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6.5万元。
邢燕不仅是赤松佛手的推广者,更是深耕者。她立足北山口村佛手产业优势和数字化赋能,探索开发文创产品,打造佛手养生茶、蜜饯等特色产品,延长佛手产业链,解决佛手销售的季节性弊端,让身边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曾经的空心村成了人人想去的“桃花源”。
对于未来,邢燕有着更加宏伟的蓝图:“我希望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北山口村佛手的文化和魅力,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在金东茁壮成长。截至目前,金东已培育18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其中4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入选全省典型案例,1人获评省级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优秀坊主。全区百余名“巾帼村播”用小屏幕打开大市场,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巾帼力量,实现妇女有技能、妇女有事干、妇女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