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间美好流淌于字里行间
陈文侃
从最初专注于“女频虐甜文”,到运用网文弘扬地方文史的“非典型作家”,王誉蓉的成长经历,使她成为网络文学创新的积极践行者。近年来,凭借《华妃墓》《上元欢》等多部作品,武义籍作家王誉蓉在网络文学界可谓人气飙升。
织字为梦 源于“自我”
王誉蓉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身为“学霸”的她,骨子里也埋藏着向外“生长”的种子:喜欢赶时髦、追剧,喜欢网络言情小说。
高中时,王誉蓉在追一本小说时,感慨书中的男二没有圆满的结局,心思敏感细腻的她萌发了自己写书的念头。而后,王誉蓉个人原创第一部小说写成,发表于新浪平台。
大学毕业后,王誉蓉停笔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千万职场大军中的一员。几年前,王誉蓉毅然选择“裸辞”,并尝试把一段段职场经历拼凑整合起来,最终写成现代言情作品《爱情已到,请签收》。该作品在“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上获得积极的反响。
“正式开始以网络写作为职业之前,我的工作总体是顺利的,可心里总觉得缺少点满足感。与此同时,另一个声音好像一直在对我说,应该跟随自己的内心走下去——用文字为读者带去希望和快乐。”因为《爱情已到,请签收》的成功,王誉蓉重启文学之路,并入选浙江省人才计划“新雨计划”。2020年,王誉蓉来到杭州滨江区,加入中国网络作家村,在这个年轻“后浪”迸发的地方,与一众同行继续坚持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如今,她是中国网络作家村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用文字书写“跳动的历史”
来到作家村后,王誉蓉在参与“浙江文史记忆滨江卷”内容撰写时,王誉蓉了解到一段有趣的历史:就在离作家村不远的白马湖,史书记载秦始皇曾在这里开山凿石,带着一位华姓妃子,妃子死后便葬在这里。这位妃子的墓碑地处白马湖的一个湖心岛上,为其守陵墓的军队长期驻扎……以该典故为切入点,王誉蓉花大半年时间写成剧本杀《华妃墓》。
“《华妃墓》创作的难点,在于平衡历史严谨性和剧本杀趣味性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物的刻画,都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想象力。我觉得我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文史记录者和传播者的角色,累并充实着。”
不久后,她的另一部古代言情玄幻小说《上元欢》完成,小说以南宋都城临安为背景,以上元节为主打传统元素,讲述了临安城繁华背后的种种“暗流涌动”。2024年,《上元欢》被翻拍成微短剧,入选杭州高新区(滨江区)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年又被世界联合出版社邀请在海外正式出版,走向国际市场。
因为《华妃墓》《上元欢》两部作品的成功,王誉蓉在坚持网文创作的同时也开始“兼职”考古学者这一身份,并在其中探寻文史的乐趣。她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网络文学相结合的更多可能性,以史“入局”,讲好新时代的人文故事。
人在杭城 心系武川
除了日常创作,王誉蓉还负责作家村的日常内务管理和接待等工作,可谓忙碌且充实。离家多年,她说话没有了乡音,也习惯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武义似乎在她的生活里渐渐远去。然而,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有浓浓的恋乡情结。
“哪怕离家多年,仍能通过家乡美食的味道,和行走在老城时曾经的一些市井记忆,一瞬间辨认出:这就是自己成长的地方。”王誉蓉还透露,正在撰写的新作品依旧以都市生活为主题,内容中也将出现不少武义元素,比如人们熟知的熟溪桥、上街古城,以及武义醋鸡、婺州窑等文化元素,还有一些灵感,来自童年和校园时期的真人真事等。
王誉蓉提到,当下,文学界正逐步掀起“县城文学”热,一张照片、一句家人的问候,都能触及“异乡人”内心深处的灵魂。“城市的人们都期待着来一次盛大的‘精神返乡’,所以我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圆一个‘归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