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新能源汽车链首破千亿大关
一马当先之后,能否众马奔腾?
记者 唐宇昕
新能源汽车很火,金华力量势头强劲,NO.1是零跑。在零跑的领跑下,去年,金华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29.6万辆,占全省30%;产业链规上产值达1168.8亿元,同比增长32.7%,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是金华全力培育的十条重点产业链之首。去年,该产业链规模、增速、累计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均占据“十链”头名。
一边是产业链越拉越长、越长越壮,另一边是“链主”企业加速生产、做强“朋友圈”……新一轮汽车产业“竞速跑”中,金华如何保持一路疾驰?
这里有什么:
一片土壤优渥
新能源汽车产业这道考题,国内诸多城市都在作答,争相布局,竞争处于白热化。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占得一席,并不容易。金华闯出了一条路,优势何在,又做对了什么?
起步较早基础深厚。作为中国汽车摩托车产业基地和国家摩托车及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摩配历来是金华优势产业。金华汽摩配产业从小到大、变散为聚、由弱走强,工业门类齐全、拳头产品多、配套能力强。
金华市汽摩配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后,全市汽摩配行业以年均30%的速度快速发展,超过工业平均水平。到2008年,金华汽摩配行业以金华市区、永康和武义为主要生产基地,专业生产近百种车型以及200多种系列零部件,从业人数近20万。
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整车制造水到渠成。较好的基础,为金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奠定竞争优势。从两轮变四轮,从传统摩托车到新能源汽车,金华开启产业升级之路。如今,金华已拥有零跑、翼真、今飞、万里扬等汽车产业链关联企业1500多家。不少“金华造”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中举足轻重。
深耕产业厚积薄发。发展,离不开后天的培育。
金华历年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倾斜扶持,过去一年以“链”式布局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金华立足传统优势,完善顶层设计、突出链群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做优服务配套,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千亿级产业集群。”市发改委产业发展处负责人说。
一步一台阶,每一步,金华都努力踩实。去年,金华出台培育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全国知名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长三角重要的关键零部件供给中心、浙江省新能源汽车生产和研发高地。到2027年,争取实现全产业链规上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
他们做什么:两家企业的选择
在零跑汽车金华生产基地,机械臂上下挥舞,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鱼贯而出。过去一年,近30万辆新能源汽车从这里送往全球各地。
安家金华,零跑“长个头”“强筋骨”。选择金华,是因为这里“家底”实。“金华是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正在打造国际枢纽城,交通便利、物流发达,对于零跑走出去是一大利好。”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说,市委市政府为零跑在金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及诸多便利。
几组数字很直观。
3个月。从清表到平整交付再到投用,位于金华开发区的零跑400多亩大型停车场从无到有,不到3个月时间。
9个月。作为零跑配套企业,金华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30多亩一期工厂,从动工到投产仅用9个月时间。
……
速度快、力度大、服务暖,企业也用行动作出新选择。与零跑汽车金华生产基地仅隔数十公里,总投资50亿元的零跑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在金东区开工。零跑在金华的汽车版图进一步扩大。
零跑加速奔跑的同时,金华本土企业也在加速转型,下足功夫,向“新”发力。
在位于金华开发区的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人不停忙碌,与各个岗位的工人一道,争分夺秒地完成不断攀升的订单。经过机械加工、涂装、检测等工序,一个个铝合金汽车轮毂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外众多知名汽车企业。
“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轮毂的需求,企业采用铸造旋压技术替代原先的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普遍减重5%—10%,可为新能源汽车提升续航里程3%—5%。”今飞凯达副总经理葛茜芸说,目前新能源汽车轮毂占总产量的一半,供给零跑、比亚迪等厂商。
创新不止,发展不停。企业向上生长,产业向下扎根,探索出金华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多引领升级的可能性。
未来怎么干:
“下半场”是重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的背后,是发展路径之争、产业转型之变、区域经济之战。在这条新赛道上,金华不缺乏底气和实力,但竞争者众多,强邻环伺,也面临不少挑战。
发展有成果,但“下半场”不好跑。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要聚焦在两个方向,一是新能源化、电动化;二是智能化,采用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信息技术成果,赋予汽车新性能,为客户提供新的消费体验。后者是企业竞争“胜负手”、汽车产业发展“下半场”,也是金华要抓住的机遇。
相较而言,目前金华的“下半场”还需进一步发力。在金华汽车产业链企业中,智能网联厂商不多,芯片研发企业不多。配套企业仍偏传统,在高阶智驶系统等新型领域的能力相对较弱。
人力有优势,但高端人才缺口大。
虽然金华产业生态吸引不少人才落地,但高端人才欠缺依然是发展短板。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去年3月,我市十条重点培育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发布,其中就包括电控软件研发工程师、电磁阀开发工程师、汽车研发工程师等41个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紧缺岗位。
下一步怎么跑?金华将多管齐下。做强平台,优化产业布局,以金华市区和义乌为两大整车引领区,联动永康、兰溪、武义为三大零部件协同区,打造全市“双核引领,三区协同”的空间格局。
在整车方面,支持新能源整车“链主”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协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零件方面,一方面围绕“链主”招引配件企业,另一方面做强本地配件企业,吸引和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在创新方面,加强企业与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金华技师学院等本地院校合作,强化技术攻关,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类人才。
“千亿级产业”酝酿更大爆发,期待有越来越多的“金华制造”出现在街头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