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多元人才培养新蓝图
金一职职普融通教育改革再谱新篇章
记者 陈缘萍
学校的职普融通优秀经验在教育部调研会议上公开交流,《职普融通学习者流动的个案追踪研究》被列入全国教科规子课题计划。通过职普融通培养,转入普高的学生高考成绩90%达到一段线,留在高职考序列的,全部考入一段线以上的高校,诸多学子被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录取。近3年,职普融通联考质量稳居全市第一,转段到普高的学生数占全市指标数的90%。
这就是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普融通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这所拥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老牌职业学校,不但是全国首批重点职校之一,更是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的创新引领者。近年来,金一职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为学生搭建多元化人才培养立交桥,带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成绩成效成功
职普融通走出个性化路子
金一职借助职普融通,打破教育资源壁垒,推动教育模式改革,打造了一支专业精湛、理念前沿的融通教学师资队伍。
教学团队在交流协作中持续成长,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这支教师队伍带领下,学生发展潜力十足。以2021级职普融通班为例,150名学生中24人达到转入普高的水平,其中11人转普后9人高考达到一段线;13人留在职校参加高职考,6人考入本科,其余人也都进入优质高职院校。
“中考失利后,职普融通给了我新的机会。在金一职,师生相互鼓励、共同努力,让我学会如何迎接挑战。”现已转入普高就读的黄可芯说。
融通班生源质量逐年提升,2024年平均分超出本地普高录取线63分。通过职普融通考进普高的屠子键给了家长一个很大的惊喜。屠妈妈和记者分享道:“职普融通多给了孩子一次机会。高一第一个学期孩子学的是普高课程,他自己很努力,考进普高大家都很欣喜。”中考成绩公布后,她了解职普融通相关政策后果断选择了这条路。
职普融通班教学质量的优质口碑促使“单向流动”转向“双向流动”。从数量上看,近一半达到普高线的学生选择留在职高走高职考路线。2022级学生孙晔成在考试中虽然达到普高线,但仍选择留在金一职就读护理专业,他说:“通过职普融通班的学习和体验,我对自己更有信心,我的护理职业志向也更明确。我选择留下,集中精力学习喜欢的专业。”
因偏科从普高转到金一职的吴越,刻苦训练学前教育五项技能,多次获得专业技能大赛金奖,凭借扎实的文化与技能,最终以全省第15名的成绩考入浙江师范大学。
“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是学校紧抓机遇、贯彻落实国家职普融通改革要求的初步成效。这离不开社会各界对职普融通的高度关注以及全体师生的齐心协力。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在成长之路上找到适切的发展道路。”金一职党委书记吴文军说。
互通互融互信
成功密码背后是因材施教
金一职职普融通项目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一套独特的互通互融互信机制。校长方婧分享了金一职职普融通项目的成功密码。
密码一:探索多元“互通”模式,提升项目的覆盖面和吸引力
学校探索多元互通模式,纵向借助职教高考和“3+4”中本一体化项目,强化教学管理,实现精准教学;横向与4所普高联合开展融通项目,通过“三共”(共享资源、共同教学、共育人才)举措深化联动。此外,学校还双向利用职教实训优势,为中小学生开设职业体验课程,激发职业兴趣,全方位扩大职普融通覆盖面。
密码二:以职普融通试点班为代表,建立适切“互融”机制,提升融通的适切性和互补性
在“互融”机制上,金一职采用“1+2”课程融合模式,兼顾文化知识与职业规划、专业体验;与普高形成联盟圈,共享师资、场地等资源;职普同步教研、联考,确保教学质量。同时,在市教育局指导下,职普流动限定时间、规模,实行志愿填报,保障各方利益,增强融通的适切性与互补性。
密码三:创设有效“互信”环境,提升学习主体的自我效能
为创设有效“互信”环境,金一职因材施教、精准辅导,积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困惑。在学生流动关键节点,举办温暖迎送活动,增强认同感。流动后,通过“双班主任制”和追踪帮扶,助力学生持续发展。
教务处副主任章跃青说:“我们在探索多元互通模式时,着重按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调整教学,脚踏实地从学生的成长出发,为每个人制定学习计划,打造多元发展空间。”
育人育能育才
擘画未来发展新蓝图
在职普融通教学领域,金一职已稳健走过4个年头。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金一职对未来展开更深入的思索与展望。
伴随社会产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转变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金一职积极探索向新型综合高中或联合高中转型。当下的融通模式已呈现联合高中形态,未来将进一步深入实践,摸索新校园形态的可行性与发展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具综合性和多样性的教育环境。
在课程改革领域,金一职充分利用职教课程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充分发挥职业课程的专业性,指导学生建立适切的职业发展规划;充分对标教育评价的多维性,打造人人出彩人人成长的平台,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金一职期望通过进一步完善职普融通机制,拓展中职生成长空间,满足人们因学习、专业发展、就业能力等需求随时切换教育路径的需要,为人才多元成长、高质量就业和终身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金一职党委书记吴文军强调:“职普融通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打造技能社会、培育人的全面成长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生动实践。学校在职普融通实践探索方面初显成效,但更需要始终从学生成长需求与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出发,在机制保障、课程建设、质量监测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创新,我们期望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机遇,助力他们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