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反诈
注意:近期这些诈骗套路高发
记者 季俊磊
一年一度的“3·15”,打假与维权是舆论焦点。记者从我市公安机关了解到,近段时间不少基层派出所围绕“打假防骗”主题向商铺业主、消费者开展普法宣传,现场传授防范诈骗、识别假币、鉴别商品真伪等常识,通过以案释法增强市民的反诈意识。
不中奖也能高额返现?假!
昨天,家住金东区岭下镇的小赵匆匆跑到岭下派出所报警。此前,小赵在抖音上刷到一条“买彩票中奖几率大,不中奖可报销”的视频,他心动之下主动联系对方。
在对方诱导下,小赵下载了一个名为“优彩网”的App,并按照对方的推荐号码购买彩票。“起初,我两次均未中奖,但很快就收到了对方的退款。”这个操作让小赵对抖音视频信息深信不疑。
随后,对方将小赵拉入“中国福彩彩民群”,以“抢红包返现”为名诱导其充值。刚开始,小赵充值100元,对方返现150元,充值600元后又获得返现800元。对方告诉小赵,只要继续充值2800元,便可享受更高额度的利润。就在小赵继续成功充值后,对方却以“口令错误导致账户冻结”为由,要求小赵继续充值9700元,并承诺攒够积分后,返现利润会增加20%。
小赵继续按照对方要求充值,却又被告知需要修正“信用分”,要求在指定平台店铺购买高价商品。小赵按照对方要求购买了2个手机、1台平板电脑,共计花费32889元,结果对方又以“系统修正”为由,要求其再充值20000元。此时,小赵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办案民警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更不要轻信陌生人推荐的平台、链接,遇到可疑情况要立即拨打110报警。
“女友”带你投资赚钱?假!
天降女友,相见恨晚?这很有可能是甜蜜陷阱。不久前,市民王先生在陌陌交友平台上结识一名“女友”,对方通过精心伪装的人设和甜言蜜语,迅速赢得王先生信任。
在建立“感情”后,“女友”以“投资赚钱”为由,多次诱导王先生充值。在“爱情”和“赚钱”的双重诱惑下,王先生3天时间里,先后充值3次,共计5000多元。王先生说,之后他在“女友”的怂恿下,又先后进行了两次交易,共计11万元。
“我们能不能见个面?”前两天,王先生向“网恋女友”提出。对方先以各种借口推脱,后又称家人住院,还报了一个医院地址给王先生。王先生赶到医院后却查无此人。“察觉到不对劲,我立马尝试去投资理财平台上提现,发现钱根本取不出来,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警方调查后发现,这名所谓的女网友实际上是诈骗团伙成员,专门通过网络交友平台实施诈骗。目前,该案4名嫌疑人已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网络直播间‘钓鱼’,假借恋爱名义‘收割’,榨干余额后立刻‘蒸发’……近年来,这类网络情感诈骗多发。”办案民警提醒,随着“情感关系”的加深,诈骗分子会根据受害者的心理和经济状况,不断调整诈骗策略,从最初的“借钱”发展到诱导投资、共同创业等更高金额的诈骗,让受害者越陷越深。
几次三番“借钱应急”?假!
家住金东区鞋塘的张先生近日也遭遇了骗局。当天,张先生独自一人走在回家路上。路边一辆奔驰车内的女子突然向他打招呼,称手机掉了,希望张先生帮忙打个电话。
好心的张先生按女子要求拨打了她提供的手机号码,显示关机。接着,该女子又请求张先生,帮忙导航查看某省某市距离多远,而后希望张先生能借点钱给她加油。
张先生觉得不对劲,于是报了警。调查发现,奔驰车内的女子共两人,这两名女子以手机丢失要借现金加油为由,专找路人行骗。目前,这两名女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除了陌生人设置的诈骗陷阱,还要小心陷入“杀熟”陷阱。3月11日,金东公安分局东关派出所接到辖区市民严先生报警,称疑似遭遇熟人诈骗。
严先生的妻子洪女士几年前在幼儿园工作时认识余某,此后关系一直比较亲密。2022年9月,余某告诉严先生夫妻,她老公柯某老家拆迁,可以分到5套安置房,可以24万元的低价卖给他们一套。“当时,余某还把她和拆迁办负责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展示给我看,我没有怀疑。”严先生说。
几天后,余某表示老公同意卖房,可以先把房产证过户到严先生名下。“我当时还很感激,直接通过微信把3万元手续费发给了她。”让严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早已掉入了陷阱之中。
之后,余某开始以各种理由向严先生夫妻借钱,亲戚出事需要保释金,办厂需要周转资金,房子装修急需用钱……为了帮助余某,严先生甚至从网贷平台借钱,共计借给余某13.84万元。今年年初,网贷平台开始催还利息,严先生询问余某,余某一味拖延。
严先生开始疑心,于是联系柯某,却得知其老家根本没有拆迁。“她之前还以投资餐馆的名义向我借了3.5万元。”多番思索后,严先生选择了报警。据余某交代,投资餐馆是假的,房产证是网上买的假证,带他们实地看的房也不是自己的。
“熟人诈骗,往往比陌生人诈骗更难防范,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更大,在举证上也更有难度。”办案民警提醒,面对熟人提出的生意合作、投资理财等建议时要保持理性,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