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浦江新闻

精耕细作 创新驱动

浦江民营企业瞄准产业前沿抢滩全球市场

记者 叶赛丽 朱喆昕

智能机械臂在车间划出精准弧线,防滑链条在企业研发中心迸发革新火花,浦江这片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土正书写着新的时代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回顾2024年,浦江民营企业表现亮眼,贡献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7%、总税收的82.3%,新增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各1家。

这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浦江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力扶持。日前,浦江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民营企业要用科技创新开新局,瞄准产业前沿和市场需求,在关键领域找准发力点,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政府部门要用服务助力企业破局,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等,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及时了解企业家所想所需,以精准高效的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

维护浦江经济之稳首要在企业、实现浦江产业之兴首位在企业、推动浦江赶超之进首功在企业。广大民营企业与党委政府同题共答,围绕产业发展这一核心,敢想敢干、敢闯敢拼,共同推动破局开新、赶超发展。

伯虎链条:国内链条行业领军者

浙江浦江伯虎链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防滑链生产、研发、贸易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企业。自1988年创立以来,伯虎链条历经30余载风雨洗礼,从一个链条生产小作坊,一路成长为国内链条行业领军者,是浦江首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更在全球舞台跻身前三,成为浦江制造业一张闪亮名片。

伯虎链条的创业历程充满传奇色彩。当时,浦江挂锁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创始人郑小根为寻求突破,另辟蹊径投身与挂锁配套的链条生产领域。“挂锁竞争白热化,公司创立之初,我们想避开这片红海,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伯虎链条总经理郑恩其解释父亲选择链条行业的原因。正是这一极具前瞻性的破局之举,为公司在市场中找准立足之本。选准赛道,小产品也能闯出大市场。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是横向拓展产品品类,还是纵向专注细分领域?对此,伯虎链条有清晰的战略考量:专注一个行业,做精核心产品,力求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领先。

经过调研,伯虎链条发现防滑链领域技术门槛高,市场需求大,尤其是汽车轮胎使用防滑链明显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伤亡率,在消防、医疗、运输、救援等行业更是重要的应急储备物资。于是,公司果断决策,深耕防滑链这一细分领域。多年来,该公司持续精研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所产链条畅销国内外,成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科技创新是伯虎链条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现代化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全力运行。郑恩其说,伯虎链条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生命线,公司每年将利润的30%投入研发,目前已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防滑链研究所,拥有一支由38位资深研发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其中包括2名博士、6名硕士研究生。此外,公司积极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汲取高校科研力量,持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

在防滑链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伯虎链条巧妙地向大自然“取经”。“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在冰天雪地中行动自如,甚至还能捕猎?”郑恩其告诉记者,公司研发团队从雪豹、老虎、北极熊等动物的行走方式中获得灵感,仿制出具有类似纹路的防滑链,这一创新举措明显提升了产品的防滑性、耐磨性和抓地力。同时,公司还在防滑链快速安装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传统防滑链安装通常需要20至30分钟,而该公司新推出的HKN系列防滑链产品,安装仅需30秒,拆卸只需5秒。“这款产品研发耗时5年,其中4年用于在国内外不同地区极端环境下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不断改进,确保链条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发挥作用。”

以客户为中心是伯虎链条坚守的服务理念。公司不仅致力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还为客户提供超预期的改进方案。在郑恩其看来,客户反馈就是市场的重要信号,一位客户提出的需求,往往代表更多潜在客户的共同诉求。2013年,为加大研发投入、快速回笼资金,伯虎链条实行“款到发货”模式。“刚开始也有客户因为我们产品价格偏高,转而选择其他厂家。但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回头购买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更优越、品类更丰富。”

伯虎链条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该公司在内部实施人才储备计划,员工在职期间提升学历可报销费用,考取技能证书可以按照技能等级获得每月50元至200元不等补贴。此外,公司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提出降本增效举措的团队给予奖励,并选派优秀员工外出学习,培养了一批多面手,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一个家庭式作坊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精益化、数字化工厂,从单一机械制造发展成为集生产、研发、营销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服务型企业,伯虎链条已成为防滑链领域产品线覆盖全面的企业之一。未来,伯虎链条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深耕细分市场,全力打造全球最大防滑链孵化基地,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产品,助力中国制造迈向世界新高度。

一正: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创意文具生产企业

在浙江一正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有一间用文具打造的梦幻展厅,纸板拼接的吊顶,橡皮组合的吊灯,无不彰显公司浓厚的创意文化氛围。展柜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文具,上面印着小马宝莉、奥特曼、库洛米、玉桂狗、Hello Kitty……不管是90后还是00后,甚至更年少的一代,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IP。

一正扎根文具行业20余年,是一家致力于创意文具生产的制造型企业。公司有600多名员工,其中设计师团队有70余人。多年来,一正累计获得专利超30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0项,发明专利7项,多项原创设计作品登记版权。

在展厅过道展示的一正发展历程中,每一年都用一个关键词进行总结,从中可以清晰看到公司的发展脉络。2004至2007年分别是“立志出发”“小马过河”“迷茫前行”“跌落谷底”。“我的专业是药学企业管理,选择文具行业的橡皮擦品类是因为它市场小,竞争相对小,当时算是蓝海。但由于对产品和市场缺乏了解,团队、客户都不稳定,那几年过得很艰难。”创业初期的挫折并非毫无意义,这段经历让公司董事长徐亮志收获了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对企业发展的坚定信心。“我们生产的文具不仅要实用,还要融入创新与创意,能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

跌落谷底后,一正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是上坡路。“逆风蓄力”“转型国内”“走上正轨”“快速发展”“爆款频出”……2013年,一正经过10年沉淀积累,成为国内创意橡皮擦品类行业龙头。之后公司品类扩容,研发出的胡萝卜中性笔不仅火遍国内,甚至风靡亚洲,上市当年销量达1000万支,平均每天售出2.7万支。

胡萝卜中性笔的成功,源于一正对创新的执着。该产品研发耗时两年,首次将硅胶材料运用于中性笔的生产制作。相对传统材质,硅胶安全、环保、柔软,长期书写手指不易起茧,受到市场广泛欢迎。回忆研发过程,徐亮志坦言,“当时设计师团队有十几人,办公室和厂房都是租的,两年都没能研发出成功的产品,不管是设计师还是公司压力都很大。”但他坚信,产品开发设计是公司未来战略核心,“只要方向正确,过程中的方案调整都不是问题,必须不计成本支持设计师团队”。

在设计原创IP的同时,一正逐步与IP授权方洽谈合作,慢慢推开“IP王国”的大门。2019年,公司全面走上IP授权开发生产文具的道路,截至目前已签约获得三丽鸥、变形金刚、侏罗纪公园、迪士尼、宝可梦、柯南等来自世界各地且风格迥异的IP授权,成为中国文具类目获得IP授权最多的公司。一正不断强化IP的商业化能力,在授权方提供图库的基础上,设计师团队结合对IP形象的理解,开发设计相关衍生产品。凭借独特的设计、优越的质量和持续的新品推出,一正产品的定位已不仅是文具,更是玩具与礼品,在中高端文具市场具备强劲的竞争力。

近年来,一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展厅内专设区域展示销往全球各地的文具。“现在市场以国内为主,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创意文具生产企业。这几年我们频繁赴海外调研,预计5年内海外市场体量将超过国内。”公司计划加大海外市场调研与营销投入,在主要市场设立子公司,招募当地销售与设计团队,开发更贴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目前,我们主要依托互联网社交媒体展开营销,有15人专职负责内容创作,以文本和短视频发布在小红书、ins等平台。在企业发展中,任何一个板块都不能有短板。”

聚衣堂:全球瑜伽服供应链链主

午休时分的写字楼健身房,流动起斑斓的瑜伽服色彩;打开小红书,不难发现穿着legging(绑腿)搭配运动bra(文胸)正成为都市流行新风尚……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催生出千亿级瑜伽服市场,悄然重塑服装纺织产业的竞争格局。

从电商小作坊到瑜伽服供应链行业巨擘,2024年纳税额超3700万元,荣登浦江制造业纳税榜首,2024年瑜伽服销量达3500万件,工业产值跃升至6.65亿元,打通国外47%销售网络,位于浦江的浙江聚衣堂服饰有限公司在席卷全球的“运动时尚化”浪潮中,演绎了传统纺织业向全球瑜伽服供应价值链顶端攀升的传奇。

聚衣堂勇立智能制造潮头,公司以创新为核、以合规为基,加速推进技术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率先引入HCS智能吊挂系统,重点布局3D+AI技术运用与智能生产体系建设,通过软硬件深度融合,实现从挂片、缝制到后整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如今,公司拥有50余条智能化流水线,配备一支超1500人的专业团队,日产瑜伽服15万件,年产能突破3500万件大关。同时,公司常年保持600万件的现货储备,确保能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需求。

走进聚衣堂智能车间,位于C位的5G智能终端大屏跳动着数字脉搏,大屏幕上清晰地呈现着服装制造的分床、裁剪、缝制、整烫、包装5大流程的实时进度,还有当日产量、完工数量等。智能吊挂系统像精密钟表般运转,每一件流转中的瑜伽服都携带数字身份——从裁片入场到成品出库,形成可追溯至每道工序的“数字胎记”。“屏幕上还有企业的愿景使命。只有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同频共振。”聚衣堂董事长张斌杰介绍。

拥抱创新,拥抱数字化,是聚衣堂高质量发展的密码。15年来,聚衣堂依托科技创新不断革新制造工艺,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逐渐成为引领瑜伽服供应链产业发展的行业龙头。今年,聚衣堂再次明确发展战略,在未来3至5年,力争将公司打造成工业产值超15亿元的集团型企业,成为全球瑜伽服供应链第一品牌。

优秀的企业工作氛围也很好。智能化设备系统的普及和整洁的工作环境构成宜人环境;企业与多所大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推行从一线到管理的管培生培养计划,近3年已有50多名管培生在公司稳定发展;倡导快乐工作、认真生活的理念,定期组织旅游,开展各类PK赛,提升员工归属感——这是企业“四心工程”塑造的高凝聚力人文图景。作为浦江纺织业人才稳定率标杆,聚衣堂通过“尊重+激励+发展”模式,将95%以上的核心团队稳定率转化为持续竞争力。

“造百亿好服,让运动更愉悦”——这句刻入生产线可视化看板的信条,驱动聚衣堂在全球瑜伽服供应链赛道持续领跑。在全球瑜伽服供应市场中,该公司已占据相当份额,且市场占比仍在稳步攀升。聚衣堂卓越的全球化拓展能力,得益于巧妙施行的“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公司全面重构供应链,在东南亚、北美等地精心布局区域仓储中心即海外仓,这一举措有效分散了风险,极大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借助跨境电商东风,叩开北美等新兴市场大门,不断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4月,聚衣堂将在浦江启动“智慧制造基地”建设项目,这座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3亿元的未来工厂,将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计划明年12月完成主体建设并投产。

从电商小作坊到全球瑜伽服供应链链主,聚衣堂的嬗变轨迹折射出浦江民营经济的进化逻辑:以智能制造重构产业基因,用全球化视野配置资源,在政企协同中培育创新生态。2024年企业纳税额超3700万元的背后,是传统产业向高端攀升的价值刻度。在聚衣堂智能化车间,机械臂精准裁切的不仅是布料,更是传统产业的未来。

——记者手记——

创新突破 勇立潮头

在浦江深入走访调研的这段日子里,记者见证了伯虎链条、一正、聚衣堂等民营企业的发展奇迹,深刻感受到民营经济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同时也对当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伯虎链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另辟蹊径,深耕链条这一细分领域,成为行业领军者;一正从一块橡皮不断拓展品类,与全球IP联动,引领创意文具潮流;聚衣堂拥抱数字化,从电商作坊发展成为瑜伽服饰王国。三者看似不同的发展路径背后,有着同一个关键词——创新。

创新之路布满荆棘,研发一款产品往往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和大量资金,其间还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技术难题等诸多挑战。尽管道路崎岖,但只要企业不忘初心,政府持续优化服务,社会营造良好环境,企业必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更广阔的舞台书写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