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以群众不经意吐槽的小事为改革切入点

义乌推行窗口“办事手记”制度

本报消息(记者 朱翔)“一名老大爷来办理公租房合同签订手续,办理业务需要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但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没有提前准备,去找地方复印时又差点和老伴走丢……”前不久,义乌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员小余在午休时,将此记在“办事手记”上,建议在咨询台为前来办事的市民配备一台打印机。

看到小余的“办事手记”后,义乌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立即召集相关科室、部门会商,仅用半天时间就作出决定,日后遇到办理公租房业务未带复印件的市民,由工作人员负责拍照打印,避免群众跑腿。

“小余提出配备打印机的建议,但我们发现,义乌绝大部分事项已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一些确需纸质材料留存的,就交由工作人员拍照打印。”义乌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这一改革举措已在其他事项全面延伸,以点带面推动办事流程进一步优化。

小余写的“办事手记”,是义乌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在浙政钉上全新建立的沟通模块。义乌市各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可随时记录、实时上传,相关科室和业务部门收到后,会立即梳理研究,以群众的“槽点”寻求改革的切入点,不断提升群众、企业办事的体验感、获得感。

政务窗口办事员是聆听这些吐槽最贴近的“耳朵”。今年1月起,义乌陆续在该市推行窗口“办事手记”制度,鼓励办事员将群众的直观感受记录下来,相关科室、业务部门及时介入,寻求改革突破口,疏通群众办事堵点。

“这些手记取材于群众,反哺于群众,以群众不经意吐槽的小事为改革切入点,以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为改革落脚点,听民声、知民意、惠民生、解民忧。”义乌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办事员写的“办事手记”只要讲清楚、道明白群众哪里不满意,“哪怕用语音记录都可以”。

“办事手记”上记录的一些牢骚和吐槽,还直接推动了省级层面的事项改革。例如,王女士在办理“汽车租赁备案”业务时,由于其是新注册公司,新参保信息需要次月缴费到账后才能完整显示,显示不全的参保信息无法办理汽车租赁备案业务。经办事员小章反馈,义乌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研究、上报后,省交通运输厅不再要求办事群众提供相关人员的工资社保信息。

据了解,“办事手记”制度施行两个月来,已收集47条改革线索,80%以上线索提及的事项实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