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一根蚕丝织就桃溪共富新图景

本报消息(记者 巩长青)初春时节,在武义县桃溪镇泽村116亩桑树种植基地里,省科技特派员刘培刚和县农技专家正带着村民修剪桑树枝,一边讲解一边指导。这样的技术指导,已成为村里发展桑蚕产业的常规工作。

“以前我们剪枝全凭经验,现在跟着专家学科学方法,桑叶长势良好。”泽村党支部书记曾曦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专家和政策支持下,村里采用“专家指导+村民实践”的模式发展桑蚕业。通过使用智能监测设备和科学施肥方法,现在每亩桑叶产量达到2000公斤,比过去提高50%,。

曾曦翻出记账本,上面写着去年村集体第一批养出10张蚕种,收获1050斤蚕茧,收入5.7万元,除去4.7万元成本,净赚1万元。

目前,桃溪镇已形成“桑叶培育—小蚕共育—成蚕养殖”全链条服务体系,今年预计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带动10户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800元。

在桃溪镇小蚕共育中心,标准化养殖车间内温度恒定在26℃。该镇通过引进自动化喂蚕机、环境控制系统,将传统的35天养殖周期缩短至28天。目前中心一、二层已被外地蚕种中心预预订,三层共育车间已被大户承包,预计全年可培育优质蚕种80余张。

“桑蚕产业已成为强村富民的‘绿色银行’。”桃溪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镇已建成标准化桑园400亩,形成1个专业养殖合作社。随着“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今年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超100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真正实现“一根蚕丝织出共富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