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0日 星期四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文章导航

实干笃行抓落实 争先攀高谱新篇

——2024年我市推进组织工作纪事

记者 陈浩洋

2024年,时光轮辙写满奋进华章。

这一年,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一体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部署,紧扣“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主动融入“港”“廊”“链”主战场,以“奋进组工·争先攀高年”为主题主线,持续深化“建功八婺、实干图强”“红动八婺、强基争先”“才聚八婺、智汇赋能”三大行动,奋力推动组织工作向“先”而行、向“高”攀升,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过硬队伍支撑。

坚持凝心铸魂

坚定赶超发展之志

“要抓住‘关键少数’,引领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在不断深悟、步步深入、持续深化上狠下功夫,更好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在金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去年9月,在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暨市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市委书记朱重烈作开班辅导报告。全市960名在职市管干部走进课堂,感悟真理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

一年来,我市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这一年,我们锚定“走前列、作示范”目标,全程全面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去年4月起,全市上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学思想与学《条例》一体贯通,统筹推进潜心学纪、笃悟知纪、立规明纪、知戒守纪、正风肃纪“五个专项行动”,全面推行“五学联动”机制,1.97万个基层党组织、38.9万名党员普遍接受了一次凝心铸魂的理论大武装、全面深入的思想大洗礼、修身律己的党性大淬炼、立体严格的品行大锻造、砥砺担当的精神大提振。

这一年,我们面向“港”“廊”“链”主战场,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向中心聚焦、与发展同频、为事业助力。

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结合深入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坚决扛起时代使命大实践活动,用好“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义乌发展经验”、“后陈经验”、“寀卢经验”等宝贵经验,统筹上好政治铸魂课、赋能公开课、专业实训课、履职基础课,一体推进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推动“四课四炼(练)”融合提升,5个典型案例编入第六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教材。

突出抓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习培训,推动干部教育资源向主战场主平台聚焦倾斜,市县联动举办“港”“廊”“链”对标提能系列培训班40期,培训3200余人次,助力广大干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这一年,我们纵深推进“感恩奋进作示范”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切实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奋进之力。

坚持基层党建和“千万工程”一体推进,着力放大义乌市李祖村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武义县上潘新村党建引领移民致富等实践效应,深化党建联建机制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推动“一村振兴”升格为“连片共富”。14个重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100万元,10个村获评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大李祖”片区入选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

树牢鲜明导向

昂扬赶超发展之势

去年5月,“应急使命·2024”防汛防台风演习在金举行,组织部门及时跟进一线考察,近距离了解干部现实表现,从中发现一批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市委市政府予以及时奖励。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实诚实干实绩”导向深化落实省委“三看”“三破”“三到”选任干部要求,深入实施“建功八婺、实干图强”行动,瞄准主战场强化“人”与“事”的链接,推进干部能力在主战场淬炼、考人考事在主战场贯通、实绩潜绩在主战场核验、激励关爱在主战场传递,进一步推动广大干部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在高质量赶超发展火热实践中重落实、强担当、勇争先。

干部能力在主战场淬炼——

统筹调配干部资源向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共同富裕等主战场主平台集结,市县联动选派千名优秀干部到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实战实训,同步打好干部多跨交流、聘任制公务员“聘用管评流”改革、年轻干部“青蓝工程”等组合拳,持续推动干部在攻坚克难中壮筋骨、挑大梁。政法、国企、高校“同堂竞训·一线赛考”行动,以重难点项目的揭榜攻坚,有力推动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双向奔赴。

考人考事在主战场贯通——

坚持把主战场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围绕“考准、考实、考出干劲”优化调整综合考核体系,创新“无任用考察八法”,重点结合市委实干争先晾晒比拼季度例会,常态化开展“抢机遇、抓项目、助企业”一线考察,近距离了解干部表现、案例式分析干部实绩,着力把既有本事又干实事、既有政绩又有政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引导激励广大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

实绩潜绩在主战场核验——

开发建设“两端三色”干部智管系统,深入一线多方归集、多维印证考核考察成果,着力考出真业绩、评出真优秀。深化拓展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五责交接”制度,综合交接体检、经责审计、巡察考察,横向看变化、纵向看发展,推动干部树牢“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正确政绩观。去年8月,“五责交接”有关成果在全国出版发行。目前,市县两级实现离任交接全覆盖,累计完成532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交接,签订交接书和交接清单4788份。

激励关爱在主战场传递——

突出有功即奖“小切口”撬动“两个担当”良性互动“大场景”,探索构建的及时奖励机制入选全省唯一市级试点,“奖励少数、激励多数”导向价值持续放大,有效提振干部队伍“善谋、强攻、求变、争先”精气神。去年以来,市县联动面向在主战场主赛道取得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24批次及时奖励。

组织有担当,干部有力量。我市连续6年开展“听听干部心里话”大走访,变“干部找组织”为“组织找上门”。坚持为基层减负赋能,深入推进“形象工程”专项治理、考核体系精简精准、基层干部借调清理清退等专项行动,同时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激发。

建强组织体系

夯实赶超发展之基

婺城的乌饭锅巴、金东的佛手丝、兰溪的小萝卜……每逢节假日,位于金东区岭下镇坡阳古街上的“八婺工坊·百镇优选”体验店里游客如织。店内集中展示百镇共建特色IP和产品故事,这头,游客们沉浸在推介官的产品讲解中;那头,“新农人”直播带货掀起抢购热潮……

聚焦聚力“强城”“兴村”“融合”助力缩小“三大差距”,我市集成组织资源,深入开展组织工作助跑共富行动。迭代实施百镇共建强基“新五百行动”,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强化市域统筹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聚合、要素融合,深化打造“山海协作”乡镇版,全市新落地共建项目121个,有效带动山区村集体经济加快提升。深入实施“百镇共建强基”赋能“共富工坊”增收质效改革,创新打造“八婺工坊·百镇优选”区域特色品牌,集成打造169家“八婺工坊·百镇优选”体验店(产品专区),链接1201家工坊优质产品,有力推动“百店连千坊、共建促共富”。

一年来,我市以“红动八婺、强基争先”行动深入落实省委“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推动组织体系更加严密、基本单元持续夯实、作用发挥充分彰显,让基层基础成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最坚实力量。

在农村,深入开展“群雁齐飞”行动,一体抓实“头雁引领”“青雁丰翼”“归雁助力”,大力推动“新农人”“农创客”等青年人才入乡发展。巩固深化“后陈经验”推动村社阳光治理,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级组织运行体系、基层监督体系、队伍管理体系,扎实推动善治先行引领共富先行。

在城市,“后陈经验”向小区基本单元拓展延伸,党建引领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全域推行,小区事务监督小组和“业财代理”“业标街管”等机制创新建立,9个县(市、区)全覆盖下派专职社工担任小区驻点专员,引导律师、会计师等多元力量参与小区治理,全市住宅小区信访投诉量、物业服务群众满意度实现“一降一升”。

在一个个村社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有效扩容“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助力优质公共资源直达共享、便民惠民服务可感可及。“小巷队伍”、养老服务“爱心卡”等首创经验迭代深化,“金华有爱·幸福婺里”现代社区建设品牌不断擦亮。去年7月,全省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暨老年助餐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我市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激励广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把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围绕“进出育管爱”抓实党员队伍全链创优,在“进”上抓实党员发展县域统筹“五统一分”,在“出”上稳妥推进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在“育”上完善党员模块化教育体系,在“管”上迭代深化流动党员“五同”管理,在“爱”上深入推行关心关爱党员“十条举措”,激励广大党员在基层一线和网络空间当先锋、打头阵。

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一体推进,深化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清理规范,村社、网格员履职事项下降31%和60%,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精简29%,基层获得感不断增强。

致力人才强市

厚植赶超发展之能

省科技创新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均实现零的突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学技术奖11项,创历史新高……

创新动能不断激发,离不开各类人才的集聚。去年,我市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20人、青年博士419人、技能人才13.3万人、大学生12.1万人,有力支撑起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年来,我市围绕做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深入实施“才聚八婺、智汇赋能”行动,以高水平人才集聚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能级人才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以高质量改革攻坚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加快打造浙江中西部人才高地。

千方百计引人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挥“金华籍人才较多的优势”重要嘱托,以“TOP330”乡情引才工程为牵引,创新推出百名金华籍人才智力回归等人才引育“五百”计划,创新绘制“专精特”产业引才鱼骨图,一“港”一图谱、一“廊”一目录、十“链”十指引,靶向招引紧缺急需人才。举办第二届“双龙科创人才周”“金华人才日”,集成“双龙杯”创业创新大赛、“揭榜挂帅”创新挑战赛等19场主题活动,累计解决行业共性难题551项。

不拘一格用人才。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市级层面出台支持人才兼职兼薪、岗位共通共联等互聘共培制度改革12条举措,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支持企业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让人才在“从1到10”“从10到100”的产业创新领域大显身手。

聚焦重大科创平台布局建设,以浙中科创走廊“一廊六城”建设为牵引,整合“教科人”资源要素服务创新策源,助力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等6家重点平台获批省新型研发机构。高规格打造的双龙人才科创中心,与浙江大学等50余家高校设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机制,现已集聚43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项目占比超60%。

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着力办好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八大实事”,人才创业金融超市集成推出信用贷、政联贷、创业贷等人才专属金融产品,有效助力人才创业创新;“i金华”人才综合平台集成27大类、151项人才服务事项,推动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就医、出行等“关键小事”无感优享……2024年,金华成功跻身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第26位,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30。

打铁必须自身硬!2024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坚持打铁锻钢,以排头兵姿态抓好部机关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四学四比”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清廉组工”建设,不断擦亮最讲政治、最讲大局、最讲公道、最讲担当、最讲奉献、最讲规矩的鲜明标识。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

新的一年,全市组织系统将认真落实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争当凝心铸魂排头兵、护航大局排头兵、干事创业排头兵、亲清有为排头兵为目标,大力弘扬“六干”作风,融入大局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全局,在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的时代征程中不断干出组织工作新担当新作为!


网站简介 | 公司简介 |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