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
□赵晓
近期,多名外卖小哥在网上分享“最不能点的外卖”,一份由配送员总结的“反向推荐”清单,将黄焖鸡、炸鸡、麻辣烫等常见外卖卫生情况堪忧的话题挂上热搜。很快,相关涉事门店被立案调查。互联网平台经济催生的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正以独特方式探索其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共同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岗位流动性强、服务覆盖面广、从业人员年轻化,是新就业群体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有效融入基层治理,便可为基层治理赋能助力。去年以来,武义县积极探索“部门监管+外卖骑手”协同治理新模式,选聘优质外卖骑手作为“食安哨兵”,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共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收集上报食品安全隐患或违规行为,打造“随手拍—即时报—立马办”问题隐患闭环处理机制。目前选聘的“食安哨兵”90余人累计上报食品安全问题隐患50余个,反映可疑线索190余条,食品安全舆情同比下降66%。工作特性使得新就业群体对城市各角落了如指掌,成为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宝贵资产,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反馈问题,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第一手信息。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仅依靠职能部门、专业力量远远不够,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尤为重要。浦江县面向快递小哥组建“红色小达”小巷骑兵队,破解75岁以上老人“一日三餐”吃饭难题,以“一刻钟的距离、一碗汤的温度”开展一日三餐公益送餐,了解老人健康状况,并为不便出门的老人办理物品代买的生活事项。同时,快递小哥们也发挥走街串巷的优势,看到有乱堆乱放、道路破损、违规停车等情况及时反馈,社区派专人落实整改。新就业群体就像流动哨兵,活跃在社区治理的各处,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当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保障他们的权益同样重要。上海试点“新就业群体职业伤害保障”,将治理活动中的意外伤害纳入保险范畴。制度创新为新业态从业者构筑了安全底线。我市各地也积极搭建新就业群体服务平台,不少社区建起“红色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享受歇脚、充电、看书、借伞、加热食物等服务,“双向奔赴”才能够实现新就业群体与社区治理的共赢。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营造社会共识,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城市融入感,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尊严和温暖。
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弥补了原本工作中的触角盲区,充分说明了基层治理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受益者、践行者。当越来越多新群体新力量加入基层治理,解决更多零碎的、隐蔽的民生问题,和谐社区建设事半功倍。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