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文艺婺军”何以持续走前列

记者 夏斌婷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金华有戏”创作计划、“横店出品”品牌计划、“儿童文学重镇”打造计划、“书画之乡”提升计划,持续推动文艺创优勇攀高峰。从文艺项目看,2020年至今,我市共有43项作品获得省级资金资助,6个项目入选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稳居全省前列,为后续发展打造了一个蓄势待发的巨大空间。人才培养方面,目前,我市拥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3人,省级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34人,省海外文化引才2人;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890名,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3308名,省级以上高层次文化人才数居全省第一方阵。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高层次人才辈出,我市文艺繁荣景象既见百花齐放,又有数枝竞秀,成果喜人。

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持续深耕,更得益于金华近年来持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培育人才、汇聚人才。

文艺舞台,含“金”量高

婺剧群星登上蛇年央视春晚;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3名演员摘得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横店影视旗下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获第1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剪接”,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影片”等多个奖项;汤汤童话新作《小鱼大河》出版……今年以来,“金华元素”闪耀大小荧屏,文艺领域的好消息持续不断。

密集亮相的金华文艺元素,是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文艺精品的缩影。文艺精品迭出的秘诀是什么?在全力推进各艺术门类发展的同时,聚力锻造长板、发挥优势。

金华文艺领域有一个显著特征,戏剧、影视剧和儿童文学是优势比较突出的艺术门类。

“横店出品”必是精品。近年来,横店出品的多部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多个重要奖项。如《送你一朵小红花》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1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浙江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电影类优秀作品奖,《人生大事》《县委大院》《大山的女儿》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其参与出品的《小小的我》等众多电影项目也在国内外相关节展活动中多次获奖……这些影片一经上映就引燃广大观众的热情,在电影票房市场上亦取得优异表现,叫好又叫座。

“金华有戏”名声在外。我市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为引领,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永康中月婺剧团等重点院团齐动,深入贯彻落实《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加强婺剧精品创作、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全面推动婺剧繁荣发展。今年1月17日,武义县婺剧艺术传承中心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武义分院挂牌成立;最近,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婺剧《木兰》正在中国婺剧院紧锣密鼓地排练当中;婺剧电影《白蛇传》有望在今年上映;第4届中国(金华)李渔戏剧汇也在谋划中,这些都将不断打响婺剧文化“金名片”,提升金华城市影响力、美誉度。

“儿童文学重镇”影响力日隆。在金华儿童文学领军人物汤汤的引领下,金华儿童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比如,青年作家黄晓艳的作品《鲸鱼之城》斩获浙江文学奖。

“这几年金华文学创作氛围很不错,小说、报告文学、网络文学、儿童文学、诗歌等方面都有优秀作家,创作势头强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汤汤说。

金华市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楼林军(笔名楼子郁)说,依托良好的创作环境,协会大力吸纳本土网络作家,现有会员100多名,其中90后作家占比60%,人员结构呈现年轻化。会员年均创作量达一千万字以上,作品涉及职场、校园、科幻、历史、革命及传统文化、儿童文学等多种题材,发展成效位居浙江省市级网络作协前列。“尤其是我们近期吸纳了像‘幼儿园一把手’‘卖报小郎君’这样的网络大神,进一步激起了网络作家的创作激情。”

更令人欣喜的是,除了优势门类,近年来我市的获奖文艺门类有了可喜的拓展——第16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浙江书法奖·陆维钊奖以及去年的郁达夫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深谋发展,“文艺婺军”多攀高峰

文化若水,润物无声。一份份亮丽的文艺文化工作的成绩单,折射出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活力持续迸发,也进一步增强了金华人的自信。

“文艺精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识,折射出城市的人文精神,也是城市文化实力的生动体现,更是一座城市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华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我市曾多次召开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挖掘城市的精神内核,建立文艺题材库,努力甄选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生活气息、反映金华人文精神的文艺精品。从近几年我市文艺作品获奖数量和质量上看,我市已与杭州、宁波并列第一方阵,甚至有些方面超过宁波,仅次于杭州。越来越多的“文艺婺军”开始在全省崭露头角。“细究原因,这些称得上精品力作的项目都是关注时代、贴近百姓、创新传承的成果。”

时代的精彩需要文艺作品的喝彩。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需要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全面发力,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搭建平台,不断激励精品打造。

近年来,我市在文艺创作的政策支持方面动作频频、持续发力。2018年《关于推进文化金华建设十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文艺繁荣发展和高峰攀登工程”,谋划了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2020年9月,市委宣传部谋划了宣传文化系统八个方面特色“小窗口”,其中涉及精品创作的有“加快打造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和“加快打造传统戏剧传承发展的婺剧模板”两个方面,针对我市影视剧和婺剧精品创作两大重要板块进行了精细谋划。特别是2022年9月出台的《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其《任务分工》,全面系统谋划了我市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擘画了我市今后几年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深入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攀峰工程,探索重大文艺项目‘张榜招贤’和全周期文艺精品创作机制,推动戏剧、影视、文学、书画、摄影等重点领域创作生产,打造一批具有金华辨识度的扛鼎之作”,成为当下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的重要指引。

今年,围绕高水平建设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我市又在谋划新的实施方案,将在更高维度上对文艺精品创作提出新要求。

文艺评奖制度已存在多年,我市紧随杭州、宁波等大市较早设立了获奖奖励机制,把成果奖励作为引领争先的激励手段,把项目扶持作为蓄能储势的重要途径。近5年,我市共有99个项目获得了扶持,有一大批项目获得了省级以上奖项,为确保我市文艺精品创作能够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时代同频,与群众共鸣。期待着,金华继续推动文艺创作满庭芬芳,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产业枝繁叶茂,且以诗意共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