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人文

60岁母亲为女儿出阁 手工制作400份伴手礼

记者 杨霄

3月中旬,在金华市区婺州古城,一场明代出阁礼如期举行。而这场婚礼的背后,是60岁母亲徐静的无私付出和精心筹备。“虽然筹备婚礼过程很辛苦,但看到女儿和女婿这么开心,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徐静感慨地说,“作为母亲,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们能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在婚礼当天,徐静看着女儿、女婿身着华丽的明制婚服,手挽手走进婚礼现场,她的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光。

徐静的女儿沈宇平是中医学博士,因工作需要借调到北京,平时工作繁忙,难以抽身。女婿叶青则是在福建服役的军官,同样因为职责在身,请假不易。“他俩都没时间回来准备婚礼。”徐静告诉记者,“所以一家人决定,由我来为他们操办婚礼。”

“他俩是彼此青涩的初恋,是班里的正、副班长。高二那年,有过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但那时,高考的重压如影随形,我不得不把叶青叫到家中,严厉地告诫他,待他日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再来与我的女儿共续情缘。”徐静回忆起往事。转眼间,女儿已到而立之年,事业蒸蒸日上,但终身大事始终没有着落。

时间悄然流转至2023年。“有一天,我和女儿正在杭州的街头闲逛,突然,她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来电。起初,女儿犹豫着没有接听,那个电话号码异常执着,一遍遍地打来。”徐静娓娓道来,“电话响个不停,女儿只好把手机递给我,让我帮忙接听。我一接起电话,那边就传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说是女儿的高中同学叶青。”就这样,沈宇平和叶青再次续写情缘。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并在2023年12月5日那天幸福地订下婚约。

“为了这场婚礼,我准备了整整一年。”徐静笑着说。从选择婚礼的主题、场地布置,到定制婚服,再到安排婚宴的菜单、邀请亲朋好友,每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力求完美。“我们一家人商讨之后选择了明制婚礼作为主题,觉得它既有文化底蕴,又很有仪式感。”徐静说,“女儿也希望自己的婚礼能够与众不同,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每当回想起这一天,都能感受到那份庄重和温馨。”

徐静特地跑到苏州为女儿定制了婚服,希望女儿能在婚礼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为了确保这场明制婚礼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准确无误,她辗转金华、杭州、苏州等地的图书馆、博物馆,仔细翻阅相关历史文献,深入了解明代婚礼礼仪、服饰、习俗等各方面的知识。

“我女儿的婚服选用了正红色作为主色调,色彩鲜艳夺目,如同盛放的红玫瑰。所有的服饰配件,全部都按照明代最高的规格定制而成。”徐静告诉记者,从贴身的肚兜开始,每一寸布料都经过精心挑选,裁剪得体,既舒适又贴合身形。特别是婚服上的刺球,是绣娘一针一线手工绣制。“我要让女儿的婚服成为她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徐静说道。

为了女儿婚礼的伴手礼,徐静更是操碎了心。她希望给每位来宾都留下一份独特而温馨的纪念,于是决定亲手制作伴手礼。经过一番思索和准备,她选择了扭扭棒作为主要材料,因为这种材料既灵活又富有创意,能够打造出花束、钥匙扣、蛋糕等多种样式。接下来的日子里,徐静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一份一份地仔细制作,每一份都蕴含着她对女儿婚礼的深深祝福和对来宾的真挚感谢。

婚礼当天,现场热闹非凡。“婚礼现场来了400多宾客,原本准备的伴手礼不够。”这让徐静既感到惊喜又有些焦急。为了确保每位来宾都能收到这份特别的礼物,这几天,她还在加班加点制作伴手礼,分批快递出去。虽然辛苦,但她希望这份伴手礼能够成为宾客美好的记忆。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