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新闻三秒区

当心“取暖神器”成“凶器”

盐包热敷致老人二级烫伤

记者 徐枫 文/摄

近日,市民张先生向市新闻传媒中心热线83186666反映,他给父亲买了山东一家藏式健康管理公司推销的藏药盐包产品,使用了约两个月时间。今年3月8日,家里人给他父亲用盐包暖脚,竟致双脚掌二级烫伤。他事后联系销售、公司客服,结果均遭到对方推诿扯皮。

盐包是张先生今年1月10日在市区金瓯路上一家名叫“藏式健康管理中心”的店里做理疗时听人介绍后购买的。张先生说,他父亲卧病在床,冬天怕冷,介绍说盐包热敷效果挺好,他就买了下来,本想用盐包给老人暖暖脚舒服点,结果却让老人吃尽苦头。3月8日,张先生使用盐包给他父亲暖脚时出了问题,当天老人被送到医院医治,医生诊断结果是二级烫伤,需治疗一个月以上,而且烫伤第二天他父亲还发烧了。

张先生找到店家,店家让他找公司。张先生拨打公司客服热线,客服工作人员告诉张先生会有专人对接处理这件事。不过,公司工作人员在听了情况介绍后说,是张先生家人用盐包给老人热敷时操作不当,产品质量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之后,公司方面就没了下文。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地址,记者找到金瓯路上的“藏式健康管理中心”,店面玻璃窗上贴着“店面出租”的告示,店门关着。经了解,这家店本月25日已到期,到期后将搬至新址营业。记者联系上该中心邵姓负责人,她表示,张先生父亲二级烫伤,是因为其家人使用盐包时,开关开到最大一档,温度设置过高,使用时间过久,前后用了将近100分钟,其间没有把老人照顾好。但张先生家人表示,当时开的档位是10档,并不是最高档12档,也没有进行100分钟定时设置。

到底是个人使用不当还是产品质量有问题?张先生认为,用于热敷的盐包需插电使用,但只有档位,没有温度显示,产品本身存在缺陷,买产品时推销人员没有提醒注意事项,他家人都是按包装盒上的使用说明正常操作的。

由于与店家、公司协商无果,张先生拨打12315投诉。令张先生感到再棘手的是,向他推销盐包的并非“藏式健康管理中心”店员,他付款时也是付给向他推销的个人。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经核实认定,个人之间买卖物品发生纠纷,并不能算消费纠纷,而是属于民事纠纷范畴,不属市场监管部门调解范围,建议张先生走法律途径解决。

记者注意到,盐包的包装盒上注明的产品名称其实是电热垫,只不过布垫里面加了藏盐、艾草等成分。该产品执行“GB4706.1-2005和GB4706.85-2008标准”,记者上网查了下,这是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标准。盐包塑料收纳袋上的“温馨提示”,只有高档和插电使用方面的说明,没有可能导致低温烫伤的提醒。

记者搜索发现,低温烫伤在冬天较为多见。人们在使用电热毯、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神器”取暖时,造成烫伤事故并不鲜见。低温烫伤就像“温水煮青蛙”,由于温度不太高(一般为44℃~50℃),患者在逐渐升温的过程中知觉迟钝、反应缓慢,从而引起低温烫伤。这种烫伤在开始时可能疼痛不明显,但创面往往比较深。低温烫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通常在烫伤一段时间后才会被察觉,其危害不容小觑。

市中医医院皮肤科相关医生表示,人常规表皮耐受温度为42℃左右,超过42℃就会感到难受,超过45℃,时间过久就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热敷盐包时,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及温度,使用过程中还需时刻关注热敷者皮肤变化和主观感受。建议用毛巾将其包裹,做一个隔层,相当于做一个物理隔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直接接触导致低温烫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