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23版:锚定高质量力拼全年胜

服务“国之大者” 守护民生所盼 做实高质效办案

东阳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向更“好”求索

去年7月17日,由东阳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11人非法狩猎案在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去年4月17日,东阳市政府与东阳市检察院联合组织召开全面整治消火栓违法取水问题联动协调会议。

去年12月,东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对部分外卖商家线下门店开展走访调查。

去年12月4日,东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来到江北街道茗田社区,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普法宣传。 去年11月28日,东阳市检察院在千祥镇王园村组织召开古道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会前,参会人员实地走访车慈岭古道现场查看整改情况。

扫一扫 看详情

记者 黄娇丽 通讯员 吴爱晶

2024年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10周年。东阳市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公益诉讼的职能“补位”、领域“补台”、效能“补强”特性,以系统观念为引领、以自身履职为基础、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不断增强公益守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力开创公益诉讼检察新局面。

聚焦融入中心

彰显服务大局检察担当

“公益诉讼府检联动协调会提出真问题、拿出真举措,开得很实在。”去年4月17日,东阳市政府与东阳市检察院联合组织召开全面整治消火栓违法取水问题联动协调会议,会后,市人大代表吴琦琪说。

2023年底,东阳市检察院收到群众反映的线索,城区内存在消火栓违法取水现象。检察院第一时间展开调查、立案审查,并与多家职能部门展开公益诉讼诉前磋商。检察机关的奔走引起吴琦琪关注,随后她在东阳市两会上提出整治消火栓违法取水行为的建议。在检察监督与代表履职共同推动下,东阳市政府召开专题工作府检联动协调会,厘清相关部门单位职责、形成整治方案、推动问题解决。

这是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公益诉讼府检联席会议制度在东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东阳市检察院在金华全市率先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工作机制,依托该机制获取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0余条,立案转化公益诉讼案件6件,协同推进“三自”酒品监管、优质水源保护、服务“三农”等多领域问题实现深层次治理。充分发挥以“我管”促“都管”的制度价值,推动公益诉讼府检联席会议制度走深走实,召开府检联席会议两次,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与检察监督良性互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与中心大局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去年,东阳市检察院重点做好“4+11”法定领域办案工作,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7件,95%的行政领域公益损害问题通过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在诉前得到解决。对诉前检察建议整改不到位的,检察机关用“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两件。围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城乡环境整治等问题,该院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8件,督促挽回、复耕非法占用耕地38亩,清除固体废弃物330余吨,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等54.8万元。

聚焦民生福祉

落实司法为民履职理念

“绿灯闪烁请注意!”“红灯禁止通行!”去年11月14日上午,在东阳市区中山路与西街交叉路口,视障人员陈某随着盲道指引,按下红绿灯杆上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按钮,并跟随指示音顺利通过人行横道。该路口提示装置的安装,源于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公益诉讼案件。

去年8月,东阳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该市有1400余名视障人员,却未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可能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检察机关第一时间查证事实,并邀请行政机关、残联、盲人协会、视障人员代表等召开“公益面对面”圆桌会议。同年9月,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同年11月上旬,第一批18只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完成安装,并进入试运行。

“世界之大,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东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郑晓鸣表示,检察公益诉讼凝聚各方力量,让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关爱,检察机关将持续通过依法履职,践行司法为民、人民至上,切实守护人民利益。

近年来,该院聚焦群众关心关切,持续开展“守护美丽河湖”、“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食药安全、英烈保护等系列专项行动,“残疾职工就业权益保障”专项行动获评全国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优秀案例”;督促保护人防工程行政公益诉讼案、督促保护烈士纪念设施行政公益诉讼案、“高标准农田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获评省级典型案例;一检察建议获评全省公益诉讼优秀诉前检察建议书。

聚焦精准规范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建议进一步优化外卖全流程,尤其是后厨加工环节阳光化,强化阳光厨房建设,保障外卖食品安全。”今年3月7日,一场事关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听证会在东阳市检察院举行,对行政机关就“幽灵外卖”问题是否已全面依法履职,进行公开评议评估。这是检察机关利用“大数据”模型赋能监督,实现高质效办案的一个缩影。

去年11月,检察机关接到举报线索,称外卖平台上一家销量超3000单的烧烤店不具备相关资质,仍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为全面整治辖区内“幽灵外卖”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建模,全面排查辖区外卖商家违规从事网络餐饮服务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随后,行政机关在本地部署开展“餐饮环节外卖商家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督促整改风险隐患89处,对外卖商家系统数据查漏补缺889笔,督促平台完善外卖商家审核、下架等机制。

“与‘发现一处,办理一案’的传统办案模式相比,大数据办案具有‘地毯式’线索摸排、‘一揽子’问题解决的优势。我们将凝聚数字办案实战实效的战略共识,践行‘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检察大数据理念,持续扎实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郑晓鸣表示。

坚持以实景回应愿景,把准民生所需、回应民生所盼。去年,东阳市检察院守牢食品药品“安全线”,组织开展校园和养老院餐饮等领域专项检察监督,从严惩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从业禁止、终身禁业等惩戒措施,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聚焦协同共治

凝聚公益保护多方合力

东阳市千祥镇有一条著名的省一级茶盐古道——车慈岭古道,每到秋末冬初,层林尽染、枫香古道的美景,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去年2月,东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在履职中发现,车慈岭古道上古亭被乱涂乱画,且垃圾堆叠无人清理。

发现线索后,检察官第一时间开展现场勘查、走访调查、取证固证等工作,并于同年3月6日与行政机关进行磋商。行政机关联合属地镇政府前往实地查看,并落实相关行政村管护职责。同年11月28日,检察机关在千祥镇组织召开古道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行政机关、属地政府参加。多方协力、共聚一堂,检察机关开展车慈岭古道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助力擦亮东阳市孝慈文化的“金名片”,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长足发展贡献检察智慧。

近年来,东阳市检察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社会联动,通过联席会议、公开听证、专家咨询、数字赋能等多种途径,广泛凝聚共识,逐步形成公益保护社会化支持体系。先后与东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社局、税务局、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等行政部门建立联席会商、线索移送和协作配合机制,牵头组织召开联席会议20余次,推动开展全域专项整治20余次。

检察机关还善用智慧“外脑”,不断扩充“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骨干人才参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10余件,在人大代表专家“智库”的协助下,该院办理的隧道安全整治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