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28版:锚定高质量力拼全年胜

文章导航

中西医融合护航全生命周期健康

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基层实践闪耀国家级舞台

东阳市妇幼保健院

陈飞进(右一)赴京参加发布会

和美家托育园中医保健区

儿童体检

梦想医学院儿童医学体验馆 和美家托育园营养膳食区 图片来源 俞晓玲

扫一扫 看详情

记者 董超毅 通讯员 金烨轩

3月中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护佑女性健康”专题发布会的聚光灯下,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以基层实践者的身份,向全国展示了中医药赋能妇幼健康服务的创新答卷。作为浙江省唯一受邀分享经验的妇幼机构,东阳市妇保院以“理念革新、技术突破、服务下沉”的立体化实践,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它不仅为新时代妇幼健康事业提供了鲜活样本,更以传统医学的现代化转型,书写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基层注脚。

从千年岐黄的古法智慧到数字化赋能的现代实践,东阳市妇保院以中西医融合为抓手,聚焦妇幼群体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探索出一条从“治已病”到“守未病”的系统化管理路径。这条路径,既有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温暖传承,也有科技赋能下的精准创新。从孕前体质调理到儿童健康管理,从社区服务站的毛细渗透到全国技术辐射,该院用行动证明,基层医疗不仅能“顶天立地”,更能以专业与温度,守护千家万户的健康梦想。

全周期守护

中医药融入妇幼健康新体系

“中医药服务已贯穿妇幼健康全链条,从孕前到产后,再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在用传统智慧守护生命。”东阳市妇保院负责人陈飞进在发布会上如是说。这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体系。

在生育健康领域,东阳市妇保院将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孕前、孕期、产后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孕前阶段,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中心通过体质辨识与中药干预,为反复流产患者提供个性化调理方案,显著提升治疗成功率。孕期则创新应用“逐月养胎法”,根据胎儿发育规律定制药膳方案:孕早期安胎膏方滋补气血,孕中期健脾膳食包强身健体,孕晚期则辅以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异常。产后阶段,医院自主研发中医康复评定系统,通过量化评估盆底肌力、气血状态等指标,结合腹部按摩、中药熏蒸等技术,帮助产妇缩短康复周期,提升生活质量。

“产后我气血不足,身体虚弱,医院的中药熏洗和穴位贴敷让我恢复得很快,连婆婆都说比她那时候强多了。”刚生产完的年轻妈妈王女士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案例,在东阳市妇保院并不鲜见。中医药的温和疗效与现代医学的精准评估相辅相成,让生育全程既有科学支撑,又充满人文温度。

儿童健康管理是东阳市妇保院的另一张“王牌”。医院建立起覆盖10万余名儿童的中医体质动态数据库,通过分类管理实现精准干预。针对过敏体质儿童,医院推行“冬病夏治”贴敷计划,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风险;对于脊柱侧弯问题,则采用中药热敷包结合矫形支具疗法,实现功能矫正与体质调理同步推进;多动症儿童则通过五行音乐疗法配合耳穴刺激,形成“身心共调”的干预路径。

此外,医院编制的“0—36个月小儿按摩操”和“0—6岁护苗穴位保健操”已入选省育儿教材,并在区域托幼机构推广应用。家长张女士说:“孩子以前容易感冒,自从跟着保健操做下来,体质明显变好了,连幼儿园老师都夸他精神头足。”这些绿色疗法,传承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以无创、无副作用的特点,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在非药物疗法推广上,东阳市妇保院同样不遗余力。中药灌肠技术成为解决小儿发热的“杀手锏”,耳穴压豆疗法则有效缓解孕吐等妊娠反应。这些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在出生缺陷防控领域,医院构建起孕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干预的三级预防体系,用中西医协同的智慧筑牢生命健康防线。

从“治已病”到“守未病”,东阳市妇保院以全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将碎片化的医疗服务整合为系统化的健康守护。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妇幼群体的健康水平,更让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数字赋能

传统医学的现代化转型

在东阳市妇保院,中医药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理念与技术上,更体现在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医院依托企业微信平台,构建起“点对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迎晖社区卫生服务站与2000余名居民建立专属沟通渠道,家庭医生通过线上推送个性化健康建议、实时响应咨询需求,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与此同时,中医适宜技术的数字化推广也在加速。小儿推拿标准化操作视频、产后康复远程指导等内容,通过网络惠及新疆阿克苏等对口支援地区。当地中医妇科服务覆盖率从32%提升至89%,东阳经验的“数字翅膀”飞入了更多基层家庭。此外,医院还在研发中医辨证智能化流程,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诊疗决策,为妇科疑难疾病的中西医协同研究注入新的动力。

“数字化让我们把中医药的温暖送得更远。”陈飞进表示,技术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让传统医学突破地域限制,走进了千家万户。这种“古法+科技”的融合,已成为东阳市妇保院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密码。

从县域到全国

基层经验的示范突围

作为全国妇幼中医药示范基地,东阳市妇保院的实践并未止步于县域,而是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培养”辐射全国。医院独创的“逐月养胎法”等技术,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50余家妇幼机构落地。在省内,90%的妇幼保健院提供中医药服务,70%设立中医科,40%将儿童输液室改造为中医诊疗中心。这些数字背后,是东阳经验的广泛示范效应。

技术帮扶之外,人才培养也是重头戏。医院开设“西学中”高级研修班,建立名中医工作室,通过师带徒模式传承特色诊疗技术。一名来自新疆的基层医生感慨:“以前我们对中医妇科一知半解,东阳的老师手把手教,现在我们也能独当一面了。”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能力,更让中医药的火种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

温暖医疗

人文与专业的双重守护

走进东阳市妇保院,人们会发现,这里不仅有专业的技术,还有无处不在的温暖。医院将中医药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每年举办膏方节、端午香囊文化节等活动,让群众在体验中感受养生智慧。诊疗室内飘散着定制药茶的清香,儿童保健区则用AI设备引导孩子参与健康运动,连产科的陪诊服务都细致入微。

在服务创新上,医院打造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社区中医服务站承担90%的基础保健,疑难病例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直通三甲专家。这种“顶天立地”的服务网络,让优质资源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城乡末梢。从免费接送的“生命直通车”到走村入户的“蒲公英”活动,每一个举措都直达基层。

医院还创新举办医护共情体验演讲比赛,将“患位思考”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一名护士在比赛中动情地说:“我陪一名产妇做康复时,才明白她们有多需要鼓励。那一刻,我不仅是医者,更是她们的家人。”这种“有温度的技术融合”,让东阳市妇保院成为百姓心中真正的“妇女儿童医院”。

从《金匮要略》的古法智慧到企业微信的数字化实践,从《傅青主女科》的千年传承到“真人数智人”的现代演绎,东阳市妇保院以中西医融合的创新实践,书写了妇幼健康服务的时代新篇。站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节点,这家县域医院秉承“连续有品质、专业护健康”的理念,用行动证明,传统医学的现代化转型不仅能守护百姓健康,更能点亮基层医疗的未来。


网站简介 | 公司简介 |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