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入省级名录产业2个 入选省级工作室9个
我市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成果丰硕
本报消息(记者 张益晓)日前,好消息接连传来:火腿和金属雕产业入选省历史经典产业名录首次扩容遴选名单;我市共有9个工作室入选2024年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工作室名单,占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
我市历史经典产业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涵盖金华火腿、中药、木雕、金华酥饼、婺州窑、金华酒、茶叶、金属雕等八个领域,拥有人类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中华老字号6个、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0人,形成“非遗传承+产业融合+品牌集聚”的发展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经典产业培育工作,成立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组,8个历史经典产业均由市领导担任产业协调小组组长,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首先,完善政策体系,出台《金华市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以引导产业品质化、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部署稳定产业源头、加快数字赋能、强化主体提升、加快融合发展、推动人才接续、深化交流合作六方面重点任务。其次,完善育才机制,积极构建高校和历史经典产业合作育才机制,如充分发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办学优势,成立金华火腿学院,形成“学院派+学徒制”的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第三,搭建平台载体,建成东阳木雕小镇、磐安江南药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其中东阳木雕小镇连续4年获评省级考核优秀,入驻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超30名。
强化主体培育,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中药产业方面,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茶叶产业方面,浙江九奇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乘坐式采茶修剪一体机于2024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大幅提高茶叶采收效率、降低采收成本。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引导单一火腿加工企业转型成以火腿为主的肉制品加工企业,积极推动企业拓展生产发酵火腿、发酵香肠和发酵肉块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发展中药饮片、配方颗粒、药食同源产品,培育“婺八味”“武七味”等区域品牌。促进跨界融合,培育新兴业态。依托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材科普研学、中医保健养生、中药膳食等养生产品,积极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创建茶旅融合示范基地,现已打造茶旅融合精品线路4条,培育茶庄园4家,茶旅融合项目投资达3000多万元。
强化品牌赋能,塑造经典产业新形象。狠抓标准和品牌建设,制定《酥饼生产卫生规范》地方标准,规范酥饼生产企业的原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稳定产品质量;统一“金华火腿”制作标准和管控流程。强化宣传推广,举办全国发酵肉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东博会、药博会等高端展会,持续擦亮“金华名茶、品味精华”推介活动品牌;推动火腿、酥饼等入驻电商平台以及品质商超等,打造“买红木到东阳”“江南药镇”等区域品牌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