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叔伯,我替父亲来看你们了”
战斗英雄李富胜的功名与隐痛
记者 黄晓华 季俊磊/文 张辉/摄
3月29—30日,金华市民李新和妻子前往温州洞头,台州玉环、一江山岛等地烈士陵园,祭奠牺牲在当地的父亲的战友。
“各位叔伯,今年是我退休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替父亲来看你们了。”李新将酒洒在墓前,口中喃喃道:“父亲临走时交代,让我一定要给他的好兄弟们烧炷香、敬杯酒。”
李新的父亲——李富胜,在革命年代立下卓著战功,曾获特等功1次、一等功6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0次、四等功10次,两次被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他带领的队伍被命名为“李富胜排”。
闪光的功与名,深藏了数十载。2002年8月,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李新第一次从悼词中听说父亲的功勋事迹,大为震撼,之前他只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打过仗,剿过匪”。
父亲离世后,李新和母亲收拾父亲遗物时,看到了那两枚“战斗英雄”勋章。此后,他多方收集父亲的光辉事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4师师长方明胜及老战友赵友金、何振茂等人的回忆录里,都曾提及李富胜的事迹。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陈列馆也曾发文寻找35军战斗英雄的线索,提到“如济南战役中炸开林祥门的爆破英雄李福盛”。
1918年,李富胜(原名李福盛)出身于山东省临朐县一个贫农家庭,1942年参加当地武工队,1944年4月加入八路军鲁中军区警备一团(方桑部),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廖坞反击战、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解放一江山岛等著名战役,1956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工作后曾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英雄沉默不语,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1944年临朐战斗中,李富胜独自拿起炸药包冲向敌人碉堡,首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7年廖坞反击战中,时任三营七连一排排长的李富胜率领全排勇猛出击,以少胜多,他再次被记一等功并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一排被命名为“李富胜排”。
在洞头祭扫革命英烈时,原35军副军长胡大荣的儿子胡金华也来到现场。他说:“父亲生前经常提起李富胜,夸他是个英勇无畏的好战士。”
1952年10月,李富胜所在团部第7连连长王明德率该连“李富胜排”与第8连到大陈岛侦察敌情,被数倍于我的敌人火力压住,130多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那次,李富胜因另有任务缺席战斗,“李富胜排”独留他一人。这成为他此生永远的痛。
1956年,李富胜转业到浙江建德新安江水电站工作,住在新安江大峡谷的山村里直到退休。李新说,父亲从来不向组织伸手,不谈自身功绩,反而常说:“和牺牲的烈士比,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