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这样的好事我先做,接下来给学生科普……”

科学老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记者 董金姣 文/摄

昨日,戚旭琴在金华某医院血液科成功捐献12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我市第80例、全省第11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金东区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戚旭琴是一名80后科学老师,在丽水一所初中当班主任。在此次捐献结束后,她接受了记者采访。“之前一直没跟父母提捐献的事,怕他们担心。现在捐献完了,身体也没什么大碍,我把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触动更多人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戚旭琴说,她平时在丽水上班,周末才回家,丈夫也在外地工作,读初中的女儿基本由她父母照顾。

“父母70多岁了,遇到一点事情就会多想,尤其是父亲,心里但凡有点事,会连着好几晚睡不着。”戚旭琴说,自己去年11月就得知与外地一名血液病患者血液配型初查成功。“在茫茫人海中,捐献一点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这是我的幸运。”但这份幸运,几个月以来,她只跟丈夫和女儿提过。她去请假,准备回金华注射动员剂时,学校才知道。“我要给女儿点赞,她很听话,天天跟外公外婆在一起,硬是一个字没提。”她说,她很感恩父母对自己小家庭的无私帮助,她平时不太在老人身边,至少不能让他们操心和担心。

据了解,戚旭琴是10年前在一次无偿献血时,经医护人员介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那时候,她还在广东工作。入库5年后,广东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电话征询,入库时的血样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库里。“当初既然决定留下血样救人,那就坚定到底。”她毫不犹豫地回复。她说,自己作为科学老师,清楚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怎么一回事,更知道捐献的意义。“我运气好,有机会捐献。这样的好事我先做,接下来给学生科普,希望若干年后,他们当中会有更多‘生命战士’涌现出来。”

“过去的日子,对我们全家来说,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噩梦,崽崽被病魔缠身后,身体迅速衰弱,每况愈下。看着他在病床上痛苦的模样,我们的心被一次次狠狠刺痛,却束手无策。得知您与崽崽配型成功,并且毫不犹豫地决定捐献,那一刻,我们全家人喜极而泣……”捐献结束后,戚旭琴又静静地看了一遍患者家属写来的感谢信。她说,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远方患者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她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过程很顺利,差不多两小时就完成了。“全程比较轻松,身体也没多大不适,医生说接下来好好休息一阵子,身体就可以恢复如常。我只是捐献一点点造血干细胞,就给一个孩子带去生命新希望,这样的事太有价值了,我也会铭记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