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轻松
东阳机械化育出丰收好苗
记者 陈启宇
近日,在东阳市皇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全自动智能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在制作秧盘。经过铺盘、填基质、洒水、播种等步骤,一只巨大的机械臂将一盘盘播好种的秧盘自动码放。“用上机械臂,一个小时能育秧约1200盘。”该服务中心负责人楼锐红介绍,机械化育秧能降低秧苗病虫害,保障秧苗存活率。
眼下,东阳市春耕生产陆续展开,从育种到插秧、田间管理,该市全面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确保粮食面积25.5万亩以上,产量超过1亿公斤。
“平台监测到棚内温度偏高,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自动运行。”在南马镇花园村现代农业生态园,农技员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高效管理农事。不远处,一名工人正遥控操作农机给作物施肥。
浙江花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2020年11月,公司运用数字技术,推出智慧农业云平台,用科学数据代替感官判断,智能模式节省30%人力成本,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简单、轻松。
农机是春耕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据了解,目前,东阳共有可用农用拖拉机220余台,水稻高速插秧机130多台,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具80多台。2023年,东阳被列入省水稻机插秧补贴试点县;去年机插面积6.3万余亩,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4.51%。
“合作社插秧机都安装有北斗模块及摄像头,机械作业轨迹和面积,后台工作人员一目了然。”画水镇建胜村农田内,恒丰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健正驾驶插秧机进行作业。他说,自从安装北斗导航,种田变得轻松,只管踩油门,剩下的交给导航。
机械化作业的普及,离不开政策补贴扶持。2022年,东阳推出水稻机插秧补贴政策,对水稻集中育秧和机械化插秧进行补助;去年,额外新推出育秧基质、秧盘购置补贴,补贴比例达50%。新政策实施以来,该市共兑现补贴资金4430多万元,去年相关补贴资金1900余万元。
育秧环节特别是早稻育秧难度最大,对育秧中心建设要求也更高。近年来,东阳农业“双强”项目以提升水稻育秧能力为主要目标,大力开展水稻育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后,相关主体单季育秧水平能提升60%以上。今年,该市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作出调整,单项早稻育秧补贴由每亩80元提升至100元。
东阳农商银行摸排春耕备耕需求,重点对辖区内的粮食生产、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农机购置等春耕备耕客户进行摸排,大力推广“粮农贷”“生物活体抵押贷款”业务,并单列5亿元信贷资金规模,保障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春耕备耕资金需求。
在惠农补贴数据核查环节,东阳自2018年起将北斗终端技术应用于水稻机插作业,数字化精准呈现作业的方位、轨迹、类型和面积。